■ 记者 张文菁
聊了没几天的网友,突然发来一个神秘二维码,想要你扫码后帮TA点赞,你会帮忙吗?小心!这个二维码可能只能扫出一个窃取个人隐私数据的APP。而这背后,还藏着一段失业“程序员”编写这类APP在网店贩卖的故事。近日,经徐汇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徐汇区人民法院依法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被告人金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会“偷”隐私的二维码
2020年11月初, 市民小王在微信上收到刚认识没几天的网友“小虫”发来的二维码。“小虫”称这只是一个直播软件,希望小王下载后能帮忙点赞。 小王扫码后并没有发现下载的软件,也就没有在意这件事,但她没想到的是,这将是一场噩梦的开端。
过了几天,“小虫”又发来消息,称在小王手机里植入了木马病毒,随后还发送了她手机相册里的照片证明。 感到害怕的小王不得已,只能转给“小虫”5万元让他删除照片。 但麻烦并没有就此结束,“小虫”就像一个贪婪的无底洞,不断用手机里的其它隐私数据勒索小王。 在一次又一次的敲诈让小王花完所有积蓄后,“小虫” 甚至还让她去贷款来支付。最终,被敲诈了22万余元的小王,在忍无可忍之下选择了报警。
接到报警的公安机关经过侦查发现, 小王手机所中的木马病毒源码中藏着一段域名,从而锁定了该域名的持有者金某。 在确认了金某的犯罪嫌疑后,公安机关将本案移送给了徐汇区人民检察院。
“程序员”的新“财路”
据金某交代,2020年11月, 失业在家的金某上网时, 看到一种能够获取手机通讯录的APP源码。 计算机专业出身、 并有着多年从事计算机行业经验的金某, 便想到通过在自己开设的网店上, 售卖自己编辑后的APP源码和使用教程来赚钱。 经过金某的编辑, 这类APP的前端源码可以获取他人手机通讯录、相册照片、短信、定位等隐私数据, 并能将它们传输至指定的域名或IP地址上。 之后金某再把后台源码上传到服务器里, 修改下配置文件, 就能搭建好可以查看这些数据的服务器后台。
2020年11月上旬,有个叫阿池的人通过网店找上了金某, 让他编译一种可以窃取手机隐私数据的APP。 阿池先后让金某编译打包了5套前端和后台,每次等测试数据正常后,就会把钱转给金某。 经审计,金某共非法获利3.6万元人民币。 而这些金某为阿池编写的APP,正是前文中带给小王梦魇的木马病毒。
检察官说法 >>>
本案中, 金某在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犯罪,仍为其犯罪提供编写APP程序等技术支持,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第一款的规定,金某的行为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检察官在这里提醒程序员朋友们,在钻研编程技术的同时,也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开发程序的时候,要预想工作成果是否用于正途, 特别是涉及到采集公民个人信息的功能, 更要慎之又慎,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最终害人害己。 同时也提醒网民朋友们, 在网络上遇到有人发来一些来源可疑的链接或是二维码,要加强警惕性,切勿随意点击或扫码,防止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

- 标题导航
- 徐汇区首批“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揭牌
- 图片新闻
- 徐汇区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 徐汇区选举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
- 上海市徐汇区选举委员会公告
- 徐汇区选举委员会办公室各职能组联系电话
扫描神秘二维码后手机中“毒”是谁在背后“为虎作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