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医科 孙晓妮
8月23日, 我们迎来了处暑的到来。 处暑的到来,标志着炎热的季节到了尾声,暑气渐渐消退,向凉爽过渡,而此时养生正当时。
穿衣应“春捂秋冻”
处暑时节,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增大,穿衣可遵循“春捂秋冻”原则,衣物无需立刻增加过多。 秋天阴气增、阳气减,人体阳气随之内收,“秋冻”可以帮助收敛阳气,增加抗寒能力。“秋冻”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度,早晚外出时可适当增加衣物,夜寝时要特别注意腹部的保暖。
饮食应“少辛增酸”
处暑时节,天气逐渐转凉,变得干燥,饮食应“少辛增酸”。 建议少吃韭菜、大蒜、葱、姜等辛辣之品或煎炸之物。 酸有收敛之功,适当加用酸味之品如柠檬、百香果、乌梅、醋等可以帮助收敛浮火,令心绪宁静。 秋季肺气当令,肺喜凉而恶燥,饮食宜“防燥护阴”。 建议多吃葡萄、蜂蜜、百合、莲子、芝麻、银耳、荸荠、甘蔗、梨等清补之品,适于养肺。 同时注意少吃寒凉食物,如大量生食瓜果等,适量增加富含蛋白质食物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豆制品等。
起居应多开窗通风
处暑时节,暑气消退,建议少开空调,多开窗,使空气流动,驱散湿浊之气。 注意调整夏季相对晚睡的作息习惯, 每天可以增加1小时的睡眠时间。 通过午睡可利于缓解秋乏症状,化解困顿情绪,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 同时应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快走、登山、打球等,可以排出夏季郁积在体内的湿热,提高抵抗力,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奠定御寒基础。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老年人运动应以“不累”为标准。
三款时令食谱任挑选
青椒拌豆腐可益气宽中、生津润燥,适于食欲不振者。 配料为豆腐1块,青椒3个,香菜10克,香油、盐、味精各适量。 首先将豆腐用开水烫透,捞出晾凉,切成小块。 青椒焯水后切碎,香菜切末。 最后将豆腐、青椒、香菜及香油、盐等搅拌均匀,放入盘内即可。
芡实煲老鸭可补益脾胃、利水消肿。配料为老鸭1只、芡实150克、精盐少许。 首先将芡实洗净, 用水浸泡约半小时后捞出。 老鸭开膛后去内脏并洗净,并将芡实放入鸭腹中,然后把整只鸭子放入砂锅内, 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煲 3小时左右,加精盐少许,调味后即可食用。
百合银耳莲子汤可安神养心、健脾和胃。配料为干百合100克、 银耳一朵、 干莲子75克、冰糖75克。首先将百合、银耳浸泡一夜并冲洗干净,莲子也需浸泡4小时并冲洗干净,然后将百合、莲子放入锅内并加入清水,武火煮沸后加入冰糖,改文火续煮40分钟即可食用。

- 标题导航
- 徐汇区首批“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揭牌
- 图片新闻
- 徐汇区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 徐汇区选举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
- 上海市徐汇区选举委员会公告
- 徐汇区选举委员会办公室各职能组联系电话
暑气渐退秋意起处暑养生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