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记者 汪晓 图/资料
东京奥运会已落下帷幕,17天的狂欢竞技、欢笑泪水依然历历在目。中国代表团共获38金,32银,18铜,奖牌总数达88枚,金牌总数更是追平参加境外奥运会的最佳战绩。
自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迄今共举办了十届奥运会,每一届均有徐汇籍运动员站上奥运赛场,北京奥运会更是达到了8人9项的高峰; 每一届均有徐汇籍运动员获得前八名的好成绩, 其中有8届奥运会摘得奖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勇夺2金1铜,刷新历史最佳战绩, 彰显着多年来徐汇区在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效。
今年徐汇入选运动员人数为历届境外奥运会之最,由徐汇区培养输送的优秀运动员陈芋汐、高磊、罗帅、黄开凤、邵婷和王思雨等6人在赛场上挥洒汗水、拼尽全力,充分展现着竞技体育的魅力。陈芋汐搭档张家齐获跳水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冠军,并摘下女子单人10米跳台银牌,成绩十分耀眼。另有邵婷和王思雨参赛的女子篮球冲进八强。 徐汇体育迎来高光时刻。
高光背后, 徐汇体育肩负着运动员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训练,用多年扎实的体教工作基础,为徐汇体育人打通一条向上的赛道。
【跳水冠军也是小学霸】
作为上海跳水的重镇,吴敏霞、陈芋汐的摇篮,徐汇区始终将跳水项目作为重点项目给予支持。 长期以来,注重与市第二跳水学校(万体馆少体校)合作,通过体操转项输送跳水的方式, 为上海跳水项目输送了25名优秀跳水人才。 夏冰清、夏玉洁、陈芋汐等均成长为全国、亚洲乃至世界冠军,为上海跳水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徐汇区在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 通过体校模式、 与普通学校合作办训模式等多种模式齐头并进,做好体教衔接、学训结合,培育了众多体育苗子。
奥运会上,大家记住了上海小囡陈芋汐,也看到她的母校光启小学,这所学校培养出了吴敏霞、火亮、陈芋汐等众多优秀运动员,是当之无愧的跳水运动员的摇篮。
体操、跳水正是区体育局和光启小学合作的“体教结合”重点项目,通过建立重点运动员文化保障机制,在培养输送优秀运动员的同时, 探索适合体校学生的教法研究, 尝试将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有效融入到区域的教育环境中,整体参与到区域的教育体系中,保障教学和训练的互相促进。
像陈芋汐从区青少体校输送到市第二跳水学校期间,学习由光启小学、上海第四中学负责,区体育局、区教育局就一直很注重她的全面均衡发展, 既抓好科学育才、心理磨合、运动量控制、以赛促练等,也抓好文化学习不放松,在光启小学就读期间,陈芋汐就是一枚妥妥的“小学霸”。
【从校园到赛场的篮球文化】
除了跳水,徐汇另一优势项目篮球,也通过体教结合工作,培养了一批优秀运动员。高安路第一小学有着悠久的篮球传统, 不仅在各级校园篮球比赛中成绩突出,而且篮球文化特色鲜明,作为“篮球巨人”姚明的母校,篮球基因始终在校园内延续、在徐汇篮坛上传承。
东安三村小学在教育局和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体教结合工作,将女子篮球项目作为学校“一校一品”特色,成立了校女子篮球队,此次出征奥运会,中国篮协主席姚明带领的国家女篮队冲进八强, 国家女篮队员邵婷、王思雨,包括奥运会女子三对三预赛参赛选手李颖韻,她们的篮球启蒙都是从东安三村小学起步。
为了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东三小学坚持“智善乐健,快乐成长”的办学目标,学校在抓好专业训练的同时,积极开展篮球运动普及,为上级运动队输送了大量运动健儿。
学校从2011年开始每年举办篮球周活动,弹跳摸高、定点投篮、趣味投篮等项目让孩子们在玩篮玩趣中强身健体,四五年级学生的“三对三”班级对抗赛则让学生发展了体能, 锻炼了意志, 磨练了团队精神。 自2004年开始举办徐汇区“东三杯”小学生女子篮球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8届。
【整合资源力求突破的新项目】
跳水、篮球、体操、蹦床、赛艇、网球、乒乓球、游泳等重点优势体育项目正在徐汇遍地开花、持续传承。徐汇区还在攀岩、冰壶等新项目上力求突破。
2016年攀岩被列入东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17年,在区体育局支持下,区青少体校尝试引入社会力量合作办训,与上海市东冠攀岩俱乐部、上海市南洋中学秉着“资源共享、项目共建、责任共担”的宗旨,以培养优秀攀岩后备人才为目标, 开始攀岩项目入校训练, 近几年在上海市乃至全国比赛中取得了多项优秀成绩,共建效果显著。 今年6月,由区青少体校与上海市东冠攀岩俱乐部合作培养的小将朱馨文、 杨立豪凭借优异的表现, 正式获得了第十四届全运会攀岩比赛决赛资格。
北京冬奥会即将到来, 目前在国外积极备战即将举行的北京冬奥会的雪车运动员应清就来自徐汇,田径项目出身的应清2015年跨界选材转项雪车项目,2019年获女子单人雪车系列赛德国国王湖站冠军,在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应清摘得雪车女子个人项目首金, 实现了上海冰雪项目在全国冬季运动会上零的突破。
在南方少见的冰壶运动, 这几年在徐汇也逐渐蓬勃发展。 为贯彻“北冰南展”战略,徐汇区2012年起就通过体教结合模式,开展冰壶运动,并不断加强投入,2015年将区青少体室内田径场改建为设有四根道的冰壶馆,确保了冰壶项目训练场地,为更好培养本土运动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项以来,徐汇区运动员作为主力代表上海参加了多项全国赛事,在2019年举行的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获得了1金4银2铜的佳绩。目前已形成区青少体校、 徐汇位育体校以及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的体教结合“一条龙”布局,保证运动员文化学习和业余训练协调发展。
在一场场激烈的奥运比赛中, 徐汇体育人体会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深刻感受着体育竞技追求卓越、磨砺意志毅力的奋斗精神。未来徐汇体育健儿将取得更多优异成绩, 诞生更多令人热血澎湃的传奇。
区体育局通过多年来扎实的体教结合工作,科学、系统、高标准地培养与输送了无数优秀运动员,也播洒了下体育的种子,传承着体育精神与文化,同时其也是造就徐汇这片“冠军土壤”、提升体育软实力的最佳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