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陵,位于浙江绍兴城东南稽山门外会稽山麓,相传是我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葬地。 结伴同行的表姐妹和兄弟道,老辈都说,北有黄帝陵,南有大禹陵,可见大禹陵在家乡人心中念念不忘是地位。
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和家人陪伴老母到此,抬眼望去,母亲口中念叨的大禹陵掩映在山麓茂密的林海里, 一片颇有规模的古建筑群依山而立,气势非凡,端的是一派帝王陵园所特有的气概。 一条山路在郁郁葱葱间逶迤而上, 那时母亲年过古稀,加之病体刚康复,只能望高而却步,折道而回,慰藉了母亲“看看”的心愿。
没有料到, 这次亲友的绍兴行气温奇高,37度的高温将牌坊上“大禹陵”三个苍劲红字炙烤的鲜艳夺目,蒸腾的热浪一阵阵迎面扑来,瞬间将沿着蜿蜒的山道逐级下山的一干游客汗流浃背而不止,几个表弟妹看着石梯印有957级的台阶瞬间打退堂鼓了,我们现在在山脚已经大汗淋漓了,这近千级台阶没有个把小时是打不住的……
十四人的故乡游的团队就我们三人义无反顾地继续向上攀登。 只是难忘30年前陪伴母亲抵达大禹陵脚下,老人望高兴叹那无奈的目光,只是想如果今天倘若不能了却母亲的心愿, 趁着腿脚还算利索,那以后还不知猴年马月才能成就老人埋在心底深处的夙愿。 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一个心愿:攀登! 攀登! 攀登!
好在山道两旁茂密的林木遮挡了烈日的暴晒,好在不远处的禹湖时不时送来清冽的湖风,让我跟着妹妹的脚步继续前行。 行至500级台阶处,几个歇息的中年游客对艰难前行,气喘吁吁的我竖起了大拇指:老爷叔,精神可嘉! 一番热情让座,他们告诉我到山顶还有一半行程, 妹妹说,我们搀扶你慢慢走。
我当然没有被“搀扶”, 歇息了好一阵,体力有点恢复了,我又亦步亦趋地跟随妹妹的脚步。不知道在青石板路上停停走走,走走停停多少次了,衬衣干了湿,湿了干,终于拖着老腿登上了山顶。 不是逞强,只是想,年已古稀,要攀登千级的石阶,也许以后更会力不从心,倘若今天不“博一记”,日后定会留下终身遗憾的。 此刻我抬眼望去, 但见高达20余米的大禹铜像巍然屹立于山巅,雄伟的身躯脚踏巨舟,手持木梠,深邃的目光俯视着脚下大地, 那躬身劳作的形象让人油然而生敬意。想起了儿时在晒台乘风凉母亲讲过大禹治水的故事,想起了小学课本里讲述大禹以改堵为疏的创举,破解了历年挠头的水患难题,怎能不为先人超群的中国智慧在心里喝上几声彩。
山顶热风吹拂我湿透的衬衫,绿色环抱的绍兴城尽收眼底,耳际传来祭禹广场浑厚而庄重的钟声……

- 标题导航
- 徐汇区首批“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揭牌
- 图片新闻
- 徐汇区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 徐汇区选举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
- 上海市徐汇区选举委员会公告
- 徐汇区选举委员会办公室各职能组联系电话
又见大禹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