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耿洁玉
本报讯 本市8月11日宣布分步启动12-17岁在沪学生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8月14日与15日,我区在开设常规成人群体接种前提下, 增设15-17岁普通高中生新冠病毒疫苗专场接种,为新高二、新高三两个年级组接种疫苗。
8月14日,在专场开打首日,记者来到了三江路接种点实地查看了解情况。记者从相关负责人处获悉, 由市八医院负责的三江路接种点早在8月5日就根据区委、区政府和区卫健委统一部署,开始落实保障适龄学生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8月14日一早,尽管雨势不断,但三江路疫苗接种点的各项工作却有条不紊地开展。 考虑到天气及瞬时人流聚集等原因,现场将成人群体和学生接种人群动线接种流程优化区分,设置学生人群单向通道进入接种点,开放三楼整体活动区域作为“蓄水池”让学生在室内等候及预检时尽可能地减少楼宇内的人群聚集。 此次疫苗接种坚持“安全第一”,严格把握接种禁忌症,针对适龄学生人群,严格落实接种前健康问询等相关要求, 在预检室各种询问细致到位,而需要经过医生评估符合接种条件后才能实施接种也消除了学生和家长的疑虑。 经过预检,学生和家长保持社交距离依次进入接种室进行疫苗接种,现场安静有序。 在接种时,工作人员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一验证”和“接种后现场留观30分钟”等要求,规范实施接种。 而接种后,一旁的留观室动线也非常明确,并有专人指引。 三江路接种点负责人丁舫告诉记者,市八医院早前就制定并完善了12-17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医疗救治保障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合理配置医疗救治力量。“接种现场做好了各种医疗急救相关准备,及时、规范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和应对处置。 ”丁舫表示,“此外,我们还增设了独立隐蔽的交谈室,加派精神科医生保障,做好群体性心因性反应的防范及处理,一旦发生心因性反应, 及时将发病人员带离留观区,使用对症暗示疗法进行正面疏导、稳定情绪,防止恐慌心理蔓延。 ”
医学专家提醒, 新冠病毒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 主要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 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联系接种点, 由后者给予处置指导。学生接种疫苗后,不要吃辣椒等刺激性食品、鱼虾等海产品,以减少食品对身体造成的不适以及可能产生的过敏等。 如平时没有海鲜等过敏史以及有吃辣椒等的饮食习惯, 则可坚持日常饮食习惯即可。

- 标题导航
- 徐汇区首批“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揭牌
- 图片新闻
- 徐汇区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 徐汇区选举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
- 上海市徐汇区选举委员会公告
- 徐汇区选举委员会办公室各职能组联系电话
严把安全关卡 减少人员聚集
我区增设适龄学生新冠疫苗接种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