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 涛
过去几年,加密货币行业潮起潮落,当比特币的价格冲破13万美元,再一次到达历史高位时,随着监管框架的完善,稳定币也风头正盛。
5月21日,中国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获通过,成为全球首个对法币(法定货币)稳定币实施全链条监管的司法管辖区,《条例》将于8月1日正式生效,要求任何人在香港发行法币稳定币,或在香港或以外发行宣称锚定港元价值的法币稳定币,必须向金融管理专员申领牌照;5月28日,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发布“关于稳定币发行、 加密资产托管”的咨询文件;6月17日,美国《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简称《GENIUS法案》)获参议院投票通过,该法案要求稳定币发行方必须以美元或等值高流动性资产(如银行存款、短期美债等) 进行100%全额储备;此外,新加坡、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都启动了稳定币立法的工作。
在这股热潮的带动下,6月5日,全球第二大美元稳定币USDC发行公司Circle在纽交所上市,短短两日股价暴涨至138.57美元(发行价31美元),6月23日触及298.99美元的上市以来高点,截至6月30日收盘报181.29美元。 而在亚洲市场,6月25日获得香港加密货币交易牌照的国泰君安国际当天也以大涨198.4%收盘,足可以看出稳定币概念在资本市场的热度。
不过, 韩国央行警告称,稳定币的采用可能会阻碍有效的货币政策。国际清算银行(BIS) 近日亦发报告警示,稳定币前途“不明”。
在数字货币市场中,早期是可以用法定货币来买卖虚拟货币的,但后来由于各国的监管政策,导致部分国家的投资者无法使用法币直接交易。在这种情况下,为解决虚拟货币买卖的出入金问题,稳定币应运而生。
2014年7月,首个稳定币USDT由泰达(Tether)公司推出,以1∶1的比例锚定美元,主要服务于那些无法直接使用美元进行数字货币交易的人群, 泰达公司每发行1个USDT, 其银行账户有1美元资金保障。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稳定币支撑的交易额高达27.6万亿美元,超出全球支付巨头Visa和万事达卡的交易额总和。这意味着稳定币有望成为全球交易中主流的支付与结算选项。
稳定币,顾名思义就是要“稳定”, 它有两个根本性特征: 首先, 它是一种加密货币;其次,它的价值与某种法定货币、黄金或其他具有稳定性的实物资产挂钩。这两个特征带给稳定币两大优势: 作为加密货币,交易稳定币不需要银行账户、 不受银行监管,跨境转账快;而由于与资产挂钩,稳定币比其他加密货币更稳定,不会剧烈波动。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稳定币类型主要有三种, 主要区别为锚定方式的不同:法币锚定、加密资产锚定和算法锚定。 法币锚定是最直接的方式, 也是目前市面上最主流的稳定币。
当前, 稳定币市场中,美元稳定币占据绝对主导,有预测称, 到2030年稳定币的供应量可能激增至3.7万亿美元,未来以欧元、澳元、英镑、日元、港币等法币为基础的稳定币应该会不断涌现,作为新一代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各国货币竞争会进一步以法币稳定币为载体展开。
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在6月陆家嘴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称,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蓬勃发展,从底层重塑传统支付体系,大幅缩短跨境支付链条。 在同一论坛上,央行前行长周小川亦表示,美元稳定币可以促进美元化,或将产生全球性影响。 二人的讲话虽未表现出监管有意在在岸市场放松对加密货币一直以来的禁令,但主动提及这一国际支付体系的最新发展, 并对其作用加以肯定,耐人寻味。尽管官方尚未对内地的加密货币监管松口, 但中国企业已面向海外摩拳擦掌,京东和蚂蚁集团均开始准备在香港发行稳定币。
在香港,机构申请稳定币牌照需满足严格条件。一是主体资格,发行人须为香港注册公司,或者是获得香港金管局认可的海外银行机构,同时至少3名关键管理人员(如CEO、CFO)需常驻香港,确保日常运营受本地监管。《稳定币条例》还列出了必须满足的标准:非银行机构需满足2500万港元最低实缴股本; 储备资产至少等于未赎回稳定币面值, 且为现金、国债、代币化银行存款等“优质、高流动性资产”,严格禁止部分储备模式等诸多条件。
今年2月份人民币在中国双边货物贸易结算额中的占比, 已经达到30%以上,为十年来最高。如果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得以成功推出,有望成为提升人民币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机遇。 不过,也有经济学家提醒,发展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并非推升人民币快速国际化的灵丹妙药,作为一种支付工具,其受欢迎程度最终仍取决于人民币自身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