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厕, 一城市基础设施的“方寸之地”,正日益成为彰显民生温度的重要窗口。区绿化市容局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担当, 通过拓宽意见征集渠道,依托调研与市民热线等路径,持续优化服务,将“小公厕”改造成“大民生”的生动注脚。
提前完成本年度29座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实现徐汇区环卫公厕适老适幼化全覆盖。
改造中, 区绿化市容局以“空间重构+功能升级” 为双轮驱动,让公厕从“能用”迈向“好用”。 塘子泾公厕毗邻学校与停车区,改造前如厕高峰常现“长龙”,通过释放内部冗余空间、优化布局,新增2个女厕位与1个男厕位, 减少市民如厕等候时间。肇嘉浜路与襄阳南路公厕则聚焦特殊群体需求:降低地坪层高, 消除老人儿童通行障碍;优化厕位比例, 增设第三卫生间,为残障人士、母婴等群体提供私密空间。
针对不同人群需求,改造更注重“精准滴灌”。 田林路公厕在墙面转角处增设圆角防撞条,无障碍厕间内配备应急呼叫按钮与适幼如厕设施, 让安全与便利同行。 三汇路公厕新增了厕位扶手和通行扶手方便市民全过程辅助通行和自主如厕, 公厕内还放置了手杖、设置了休息区,进一步提升人性化、精细化服务水平。
新增20座社会共享公厕,“500米如厕圈”持续扩容。
为缓解商圈、景点、居住区等人流密集区域的如厕压力,区绿化市容局以“共建共享”为理念,联合街道、商户等力量,新增20座社会共享公厕, 包括虹梅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龙华街道龙南菜场、滨江沿线航汇大厦等在内的沿街菜场、商场、党群服务中心等。
为解决“寻厕难”问题,区绿化市容局将公厕信息全面接入腾讯地图等导航平台,市民打开腾讯地图,搜索“公共厕所”即可实时查看位置、距离,一键导航,部分点位还标注无障碍设施等细节。通过“上海智慧巡厕”小程序,市民可筛选“24小时开放”“适老化设施”等条件,精准匹配需求。
为方便市民寻厕,区绿化市容局在社会共享公厕周边的主次干道设置蓝色导向牌,沿街单位外立面、入口处张贴“社会共享开放”标识,形成“线上+线下”的立体导引体系。 即使是不便挂牌的广元市集,也通过温馨标识让市民“一眼即达”。
(来源:区绿化市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