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宜修
一个多月前,徐家汇街道凯旋一村的37台加装电梯全部交付,让居民告别了“爬楼难”的困扰,但加梯工作小组并未解散, 如何让这份“上上下下”的幸福长久延续,成为社区治理的新课题。 近日,一部凝聚全小区智慧的《电梯公约》,在民主协商中应运而生,为电梯长效管理写下暖心答案。
“电梯是社区大家庭的大功率电器,用好才能守住幸福。 ” 西塘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余美香上任后,便将制定《电梯公约》列为首要任务,“好在前任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胡增辉曾牵头拟定电梯使用规章,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藏’。 ”这份文本内容全面,是宝贵的基石,但其七百余字的内容,难以熟记,要化为居民口耳相传、内化于心的行为自觉就必须改良。
余美香首先对文本进行“瘦身”,浓缩为12行、120字的五言押韵口诀,“通道要畅通, 杂物不可堆”等表述简洁明了、朗朗上口,初版公约迅速获得代建方认可。 在电梯工程例会上,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与施工方、监理和居民代表各抒己见:“电梯里不能抽烟要写进去! ”“故障了怎么求救?”“装修材料能不能进梯?”……热烈的现场讨论中,第二版公约吸纳了集体的智慧。
在随后的居民走访中,更多细节逐渐完善。第三、四版公约由社工团队精心打磨。居委会副主任的手写补充、物业经理的七言押韵稿,让第五版公约内容更周详。 37个楼道的加梯三人小组代表齐聚社区活动室,对第六版公约进行最终审议。“公约分得细,不是束缚,是提醒。”余美香在会上耐心解释,“黄沙石子不进梯, 绝非刻板苛求———我们加装的电梯都是‘客梯’,受力不均会加速损耗。装修好后的小家电可以,建筑材料还请另觅路径。 ”坦诚的沟通消解了疑虑,科学的解释赢得了认同。
大家逐条审议、 字斟句酌, 最终全票通过公约。随后,印有公约全文和签名栏的纸张送到各楼道,线上线下签名接龙火热开展。 薄薄一纸公约,不仅没有一个反对声音, 并且还成了全体居民共同的承诺。
从一人草拟到千人同议, 从专业考量到人文关怀,这部在民主协商后诞生的《电梯公约》不仅守护着37台电梯的安全运行,更凝聚起社区的归属感与向心力,让幸福在“上上下下”间稳稳延续。
2025-11-24 总第1857期
上一期下一期
37 台电梯全覆盖后
《电梯公约》如期出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