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由得张大了眼睛。
一夜的功夫旧貌换新颜, 只见红、黄、蓝、白、绿多种颜色映入眼帘,像一个巨大的油彩盒打翻在了这片被冠名为“虹梅科学健身场”:力量训练区,关节活动区,有氧运动区,拉伸区。 崭新的运动器械替代了原先破旧的:橘红的身子,银白的手臂,黑灰的手掌,统一格调的“器械宝贝”仿佛在列队,在欢笑。 细看, 哦, 这新添的11个宝贝名字是:椭圆漫步机、蹬腿训练器、亲子健身车……它们间隔着,一个挨着一个,似乎在说:
“我可以让您更有力量。 ”
“我可以让您更加健康。 ”
健身宝贝都有自己的强项,或是锻炼大腿股四头肌,或是上肢肱二头肌,亦或是训练四肢协调能力。我抚摸着“宝贝”的胳膊,坐在了“亲子健身车”,双脚一边骑着,一边默数“一、二、三……”
这里就像一个小小的花园, 绿树环抱,樟树、桂花树四季常青;樱花树、石榴树按时令开出粉嘟嘟的花, 结出红红的果。 疏影斑驳,鸟声啁啾,微风习习,惬意浓浓。
忽然想起以前这里的模样, 樟树下有片小小的草地,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场子太小,球时不时滚到边上的人行道。
去年10月,政府投资,将这里改建:地面铺上塑胶材料,蓝色的片块,白色的滚边,踩上去软软的;拆除旧器械,增添了新的;“顺线走”“趣味识色”“开合跳”等锻炼项目让小朋友有了玩耍的地儿;即便是雨天,也可以站在“太空漫步机”上晃悠,因为有那白色的雨棚,像一把撑开的大伞,遮住了淅淅沥沥的雨儿,透过雨帘,满眼绿色。
一晃半年多了, 这里成了居民们向往的健身场所, 不仅在这里锻炼, 还在这里“嘎三胡”,真是个睦邻聚会的好场所;下午四点多钟, 这里又会传来小朋友们放学后和器械宝贝玩耍的欢声笑语声……
常见到拄着拐杖已经86岁的邻居大哥, 他没被车子撞倒导致其股骨骨折之前, 曾向我显摆:“电梯坏了, 我一口气爬到了11楼! ”呵呵,差点惊掉我下巴。
如今, 这里成了他术后康复锻炼的好场所。他慢慢地走到“蹬腿训练器”前,坐下、搁拐杖,屈膝、蹬腿;再到“亲子健身车”前,放柺杖,开始踩,车轮往复。 每次看到他到这个器械上锻炼,我常忍不住大喊:“慢点慢点。 ”也不知他听到没有,他耳背。等他脚落地,我竖大拇指点赞,他气喘吁吁:“不运动不行,现在多方便啊,家门口就可以锻炼……”
听说徐汇区很多小区都进行了像我们小区一样的改建工作,因为有文件《徐汇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发布,真的把“处处可健身,天天想健身,人人会健身”落到了实处哦。
还听说今年有个时髦的“公园20分钟理论”,研究结果显示,每天在公园呆上20分钟,即便啥也不做,也能让自己快乐,状态更好,更不用说在小区打卡健身哦。
健身在小区,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