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亓 宁
近期,个别银行取款需报派出所同意的消息引起关注,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消息一出,相关要求是否普遍存在,成为广大储户的关注焦点。
对此,第一财经记者从银行人士处了解,相关说法不一。一位地方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举是应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联席会议要求,为了防范电信诈骗,防止储户被电诈。他还表示,这的确并非是个别区域、个别银行的现象,而是全国性的操作要求,由于地方中小银行的客户账户涉诈风险较为突出,在操作上可能更为严格。
第一财经记者也就此咨询了部分股份行地方分支机构负责人、国有大行北京地区客户经理等, 但均表示没听说过“取款2万元以上需报备派出所审核” 的相关通知要求。
据媒体报道,6月11日,有网友反映, 家属在吉林省长春市一家吉林银行取款时,被告知需要辖区派出所同意才行。12日,吉林银行涉事支行以及所属辖区派出所工作人员均表示,此举是为了防范电信诈骗,防止居民被电诈。
记者就此向吉林银行客服人员咨询,对方表示目前客服中心尚未有相关问题的记录,没有接到相关通知。该客服人员表示,正常情况下,客户在办理现金取款、转账、电汇等资金支取业务时,应出具存款凭证。如果满足大额取款标准的,出具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代理人如果代为办理,还需要提供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件。
该客服人员表示, 在受理资金支取业务时,该行会按照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规定开展客户尽职调查, 对异常账户或存在可疑交易的,根据风险情况按规定采取核实交易、重新核验身份、延迟支付结算限制或者终止有关业务等必要的防范措施,防范银行账户被利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上述地方银行负责人还表示,各家银行的操作要求不尽相同, 但出发点都是为了防范电信诈骗, 保护储户资金安全。该人士还表示,银行根据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联席会议要求, 做出具体操作安排, 配合公安机关对涉案或异常账户进行协查。“从银行角度,在保护储户资金安全的同时,尽力向储户提供便利的服务。 ”
从过往来看,部分银行网点存款追问资金来源、分级分类管理导致的“断卡”行为也一度引起关注和讨论。对于“断卡”事宜,常见情况是银行卡涉及交易风险,银行为配合公安机关防范电信诈骗、反洗钱等落实监管要求, 加强账户交易安全的管控, 最终目的是保障客户的账户资金安全。
自2020年10月10日,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全国“断卡”行动部署会召开,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断卡”行动,严厉打击整治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由公安部会同工信部、人民银行等部门共同开展。

- 标题导航
- 徐家汇书院再度解锁新“夜”态
- 这抹公益“绿”涌现 13 个居民区
- 两家临床医学院揭牌
- 迎战“暴力梅”,他们在一线
- 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累计向上海市转办群众信访举报件3073件,涉及徐汇区117件
防电诈银行加强账户监管地方银行人士: 有要求但操作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