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实融合·智见未来”第四届漕河泾开发区法治建设主题活动暨人工智能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发展推进会,日前在虹梅街道举办。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德忠,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习挺松,副区长王志华,上海市法学会党组副书记、 专职副会长施伟东,以及徐汇区相关委办局主要负责人、市国资委法规处及漕河泾开发区内一众企业嘉宾出席活动,共同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及法律合规、人工智能的多场景运用等话题展开了探讨。
人工智能能够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优化,推动形成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而多元主体的充分参与是关键,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能极大促进科技与产业的协同发展,绘制“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蓝图。 现场,漕河泾开发区法治共建委员会分别为在法治宣传上有杰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颁发《漕河泾开发区法治共建贡献奖》与《漕河泾开发区法治宣传大使》。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 民建中央原副主席、市政协原副主席周汉民在主旨报告中, 对CPTPP和DEPA中“数据确权”进行分析,提出中国应当在统筹平衡发展与安全关系的基础上,加速构建有利于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灵活规则。
聆听完主旨报告后,来自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微软的嘉宾分别作主题演讲。
圆桌论坛环节,上海市司法局、徐汇区人民法院、云知声(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哔哩哔哩的嘉宾们, 就自己所在的领域, 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大数据平台的企业责任、人工智能运用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漕河泾开发区法治共建委员会”由虹梅街道、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共同发起成立。 多年来,漕河泾开发区在该共建委员会的组织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治主题活动,只为发现新情况、 研究新问题,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漕河泾开发区还将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法律的深度融合,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的同时,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早日实现数字化转型。
此次主题活动由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市法学会指导,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徐汇区虹梅街道党工委主办, 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徐汇区法学会协办。
(来源:虹梅街道)

- 标题导航
- 徐家汇书院再度解锁新“夜”态
- 这抹公益“绿”涌现 13 个居民区
- 两家临床医学院揭牌
- 迎战“暴力梅”,他们在一线
- 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累计向上海市转办群众信访举报件3073件,涉及徐汇区117件
他们聚焦“人工智能 +法治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