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铁脚板+大数据”实现“政策找人”到位
社区救助顾问为伏阿伯和郭阿姨标注的“七色标签”即根据困难人群的家庭信息、 收入支出、 就医就业等七项核心指标,进行分类识别,依托“铁脚板”入户和“大数据”反哺,进一步保障好困难人群的生活。 截至目前,区民政局已新排摸“七色对象”3000余人,结合“四百”走访行动, 做到对特殊困难对象每日关爱“全覆盖、无遗漏”。
同时,区民政局借助复审、社区走访等途径,做好“社区云—社区救助”功能模块衔接、信息维护和数据更新,完善“预警—走访—处置”流程,提升救助工作的覆盖面。
“上下联动+多元参与”实现“温暖帮扶”到位
通过“七色标签”筛选出了特殊困难对象,下一步的温暖帮扶也要落实到位。 针对困难群众需求的差异性,区民政局开展个性化、精准化救助服务项目。
为困境儿童设置的文化补贴“童乐汇”和“微心愿”项目已坚持开展8年, 惠及8000余人;针对困难老人就医难、社会支持薄弱等难题,整合爱心助老服务包,推出爱心送餐、“浴”见美好等服务……
对区域内的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区民政局利用“一户一档”机制,完善关怀帮扶工作,强化与医保、卫健、工会等部门间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用好助医、助学、助困等各项救助帮扶政策。
“实体平台+机制建设”实现“救助规范”到位
为了打通社会救助的“最后一公里”,各街镇的邻里汇、居委会沿街服务点等处将嵌入社区救助顾问站(点),开展开门办信、上门办件、资源匹配等服务。 目前,康健街道站点已经正式对外投入使用。
配合街镇自查、督导互查、区级巡查的“三查”机制,区民政局不断提升社会救助程序规范执行、资金规范发放、档案规范管理、救助热线服务水平,同时开展审计共性问题“回头看”行动,实现救助工作的规范到位,让社会救助去到真正需要的人身边。

- 标题导航
- 徐家汇书院再度解锁新“夜”态
- 这抹公益“绿”涌现 13 个居民区
- 两家临床医学院揭牌
- 迎战“暴力梅”,他们在一线
- 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累计向上海市转办群众信访举报件3073件,涉及徐汇区117件
徐汇织密社会救助民生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