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路边卖枇杷的男人处停下的,三个简易竹筐里都是枇杷。有几个人正挑拣着往袋子里装。
这些如我小时候树上攀爬采摘的黄澄澄的枇杷,是吸引我停下的主要原因。
早在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前,我就在许多水果摊位前看到了枇杷,很大,很圆润。 不像我印象中的枇杷,我不敢买。 更夸张的,是几天前我晚上散步看到的枇杷, 目测有苹果那么大了吧?这简直把我惊呆了。 我没做任何的停留,赶紧走。
我问男人,枇杷怎么卖? 男人说,20元一斤。我又犹豫了下,说,可以尝一个吗? 男人说,当然可以。 男人拿了一个枇杷给我。我剥开果皮,吃了口。很甜。是那种自然成熟的枇杷味道。
我说,我拿一点。
接过男人递来的袋子,我挑拣起枇杷。 有部分枇杷果身局部泛黑色, 是采摘或运输时的碰伤,像太柔嫩的皮肤,碰一下就会有一小块淤青。 黑色烂得快,我挑一些碰伤少的。 挑拣的时候,男人在给另一个人说,我这枇杷你们放心吃,是从自家树上采摘的,绝对和市场上卖的不一样,我们是苏州东山的枇杷……
苏州东山?我倒是听到过。好像那个地方的枇杷比较有名,有一年办公室来个新同事是苏州的,主动带枇杷给大家吃,说是苏州东山的。 我吃了几个,很好吃。称了一斤多,付过钱,我就走了。
下午又走过这条路,我看到男人正收拾着竹筐,已经没有其他人,这是卖得差不多了?
男人显然认出了我,朝我点了个头。我说,卖完了?看了眼筐内,只剩下几个泛黑比较大的枇杷,果然是卖得差不多了。 男人笑笑说,是啊,卖得还挺快。
我想起了什么,说,真是苏州东山的吗?
男人愣了愣,说,当然,我就是苏州东山人啊,那些枇杷树真是我们自己家的。
我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怎么想起跑这儿来卖枇杷呢?
男人倒并不介意,说,这不,儿子在上海工作又生活了嘛,就住这个小区。 男人转头,指了指身后十几米外的那个小区大门,又说,刚好来看看儿子,家里的枇杷也都熟了,顺便带了些卖。 其实儿子早几年就不让我这么费劲地卖枇杷了,他的工作收入高,还经常给我钱,说我们辛苦了大半辈子,以后他来养我们……
男人脸上实诚的笑,是一位幸福满足的父亲发自内心的笑。
我也笑了,怪不得这枇杷那么甜。

- 标题导航
- 徐家汇书院再度解锁新“夜”态
- 这抹公益“绿”涌现 13 个居民区
- 两家临床医学院揭牌
- 迎战“暴力梅”,他们在一线
- 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累计向上海市转办群众信访举报件3073件,涉及徐汇区117件
枇杷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