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天泽
生气是一种生理现象,几乎人人都会生气。 对于这种现象不加以克制、调节与正确应对,让生气不断蔓延长期占领人的精神层面,这对人的身心是有危害的。
中医上有句行话叫:百病生于气。 此话很有道理。 人是靠体内的气血运营来维持生命的,一旦邪气攻心,造成气血失调,就会染上疾病。 再说人的心态是健康的“总开关、司令部”,对人体的各组织、各部门起着领导与协调的作用。心境恶劣,势必会影响到各组织与部门的正常运行,损害人体健康。“压抑成疾, 心劳日拙”就是这个意思。
生气的产生有种种: 一种是人生过往遇到了不公正之事,压抑心中长期不悦;工作上遇到重大挫折与困难, 一时难以克服,意志消沉、精神颓废;家庭发生变故,亲人突然去世,悲痛欲绝;有些人喜欢攀比,在物质上与条件优越的人比较,越比越生气、越比越伤心等等。
遇到生气怎么办? 首先要使自己冷静下来,不能让不悦之气无限期地蔓延开来,长期占领人的身心。 其次可采取散步、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的方式来转移自己精神上的视线, 通过聊天,伺弄花草,养宠物等,减少生气对人身心的伤害,逐步把不悦之气转移出去。最重要的是人要懂得精神之气的运转方式,不要钻在牛角尖里不能自拔。
郑板桥有句名言: 难得糊涂。《菜根谭》中有一句话叫:宠辱不惊,看庭前花落花开。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都教育人们面对风雨要持乐观、旷达之态,莫惊慌失措。人生只要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没有过不去的坎。短期生气无大碍,但长时间生闷气, 甚至深陷泥潭不能自拨,则是要致病的。

百病生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