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掐着手指过日子”的说法,现在我则是每天掐着三个时间段过日子:其一是7:55看“上海发布”关于前一天(0-24时)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数、无症状感染者数的“情况通报”;紧急着5分钟后看“上海徐汇”发布的徐汇区前一天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数、 无症状感染者数的“最新通报”,并关注是否有我们小区的名字上了疫情“榜”;最后是端端正正坐着看10点正上海电视台直播的“上海市第N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聆听市政府各部门负责人的发言,生怕漏了他们说的关键内容!
随着那些揪心的关键数据从近3万的抛物线最高点逐点缓慢下滑到2千左右,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目标可期,我的神经终于不那么紧绷而开始渐渐舒缓下来了, 好像每天开出了一个让人心宽的“盲盒”。
不过,这四十多天“足不出户”(除了下楼排队做核酸) 每天掐着三个时间段过日子外, 还有忧心的是我们一家人的吃饭问题! 虽然我和老妻在封控前采购了不少的食材和食用品等物资, 把家中339升的冰箱都塞得严严实实了。期间也通过网购团购和街道的三次食材礼包作了补充, 但四口人的一日三餐物资消耗得很快, 在四月中旬那几天家里显得捉襟见肘了。最紧张的那天,家里仅剩的一个鸡蛋放到了孙子的酱油卷心菜面里!
4月18日晚上,正在心急如焚,心想如何来应付接下来的日子是坐等街道来发放“保供物资”还是半夜起身网上团购抢单时, 突然, 家里的大门被重重的一击。他是谁?这么严格封控期间他敲门干什么? 开出门去,一道白光一晃而过,而我家和02、03、04、05、06室门口一侧都放了个大纸箱子! 就在白光闪进电梯的一瞬间,我问;“你是谁? ”从那端传来的是反问:“重要吗? ”
显然,送来的不仅是一个“盲盒”,而送物资上门的那位也同样是一个费思量的“大白‘盲’人”!
按照居委会和小区业委会早就关照过的打开物资前先进行外包装喷洒消毒后10分钟打开了纸箱,看到里面装满了卷心菜、大萝卜、洋葱、土豆和一棵大纸包着的黄芽菜, 这一箱子的重量肯定超过12斤! 六箱足有七八十斤,虽然有电梯,但我们小区有371户居民,有的门洞是没有电梯的多层楼房, 志愿者们你们太辛苦了!
从18日开始后20天里, 我们小区隔三岔五地发放各类物资已经12次了,哈哈,够吃了!
最近朋友圈和亲友群中不少人都把“保供物资”拍了照在网上交流,而住在徐汇区的居民因为保供物资发的量多质好,使不少网友十分羡慕。更有开玩笑似的说疫情后准备把老房子卖了, 住到徐汇区来。一时说好的点赞的铺天盖地,我也十分开心。
当然, 我作为住在徐汇区能享受如此“保供”待遇的确很开心,特别是在每次收到大礼包打开前已经有一种开“盲盒”样的兴奋。 不过,最让我欣喜的是在小区封控期间, 为足不出户的居民服务的那些穿了一身大白的年轻志愿者们,我从没有见到过他们被面罩反光后云遮雾障的真实脸面, 更不知道他们姓甚名谁? 我期待大上海战胜新冠疫情后能看到这群“大白‘盲’人”的“庐山真面目”,郑重地向他们道声谢,敬个礼,鞠下躬!

- 标题导航
- 区领导到相关街道指导“疫情防控扫尾清零”工作
- “推进徐汇规划建设、土地高质量利用”视频会议举行
- 区领导到部分菜场和超市实地察看复商复市情况
- 图片新闻
- 上海立法:“场所码”“数字哨兵”有法治支撑,采集的个人信息仅用于疫情防控
- 区领导实地检查公共交通疫情防控和恢复运营情况
- 上海立法:“场所码”“数字哨兵”有法治支撑,采集的个人信息仅用于疫情防控
- 枫林集团聚焦安商稳商全力做好疫情期间企业服务
- 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扫街、敲门”专项行动
- 图片新闻
“盲 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