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捷青 王晓丹
今年5月31日是第35个世界无烟日。 烟草对于烟民来说是生活必需品,尤其是对于封控居家的烟民,没有烟可以说是抓心挠肺的煎熬。 为了帮助烟民朋友们正确认识吸烟危害,摆脱烟瘾和科学戒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戒烟门诊团队制作了“中山科普|疫情期间居家戒烟系列课程”。
吸烟的危害
吸烟的危害真的有那么可怕吗?真的! 以下几类疾病都与吸烟密切相关。
1.慢阻肺。 吸烟是慢阻肺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有研究显示,至少有25%的烟民会发展成为慢阻肺患者。在100万中国人中开展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在因吸烟导致的死亡者中,45%归因于慢阻肺。还有研究结果表明,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小,慢阻肺的发病风险越高。
2.哮喘。 一项针对“2012~2015年中国成人肺部健康” 的研究发现,吸烟者患哮喘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89倍,且可导致哮喘患者病情控制不佳。
3.肺结核。 吸烟者患活动性肺结核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94倍。且每天吸烟量越大、 吸烟持续时间越长,患肺结核的风险越高。 除此以外,吸烟还可增加小气道功能异常、 增加包括肺炎在内的呼吸系统感染及增加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患病风险, 还可导致多种间质性肺疾病。
4.恶性肿瘤。 烟草烟雾中至少含有70种致癌物,当人体暴露于这些致癌物中时, 致癌物会引起体内关键基因发生永久性突变并逐渐积累, 细胞的正常生长调控机制失调,最终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
5.心脑血管疾病。 有充分证据证明,吸烟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 有证据提示,吸烟也可以导致高血压。而戒烟可以降低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降低吸烟者脑卒中的发病风险;降低吸烟者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病风险。
6.糖尿病。吸烟者的吸烟量越大、开始吸烟年龄越小、吸烟年限越长,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越高。 同时增加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一项Meta分析发现,已戒烟者的糖尿病发病风险较现在吸烟者低,且戒烟时间越长糖尿病发病风险越低。
二手烟的危害
其实,居家期间二手烟、三手烟危害更大。 WHO将“二手烟”定义为“由卷烟或其他烟草制品燃烧端释放出的及由吸烟者呼出的烟草烟雾所形成的混合烟雾”。 与烟民直接吸入自己体内的一手烟一样, 二手烟中也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与致癌物, 不吸烟者长期处于二手烟环境中, 同样会增加上述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 例如:慢阻肺,并增加慢阻肺的死亡风险。还有充分证据表明, 二手烟暴露可以导致儿童发生哮喘, 也会加重哮喘患儿的病情,并且影响治疗效果。
此外, 很多烟民知道二手烟对他人尤其是平时接触密切的人员如家人、朋友、同事等有健康危害,于是选择在家中厨房、卫生间或阳台上抽烟,避开家人与烟草烟雾的直接接触,或者会吸完烟后再进屋抱孩子。这些做法看似避免了二手烟的问题, 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还有一种隐形杀手叫做三手烟。
三手烟是指烟民“吞云吐雾”后残留在衣服、墙壁、地毯、家具甚至头发和皮肤等表面的烟草残留物。因此,即使你在室外吸烟,残留在头发、皮肤、衣服上的有害物质仍有机会留在家里,对家人健康造成危害。
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更是“三手烟”的最大受害者。当他们在地板、地毯上爬行或玩耍时, 很容易接触到这些有害物质;皮肤吸收这些有害物质后,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引起婴幼儿的呼吸系统问题,如急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疫情长期封控居家期间, 无论是烟民还是不吸烟的家人大部分时候都待在室内环境中, 因此只要有吸烟行为, 家人接触到二手烟和三手烟的风险都会大大增加。 只有彻底戒烟,才能杜绝二手烟和三手烟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