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柴斌 通讯员 段奕翔
“疫情不竭,抗疫不止”,这是徐汇区民政局财务中心段奕翔的真实写照。 2020年的4月, 他主动申请去浦东机场成为了一名“大白”,一去便是一个半月;2021年3月底,他赶赴枫林街道支援疫苗接种,持续两个月;2022年5月,他主动参与安置点位驻守工作。
本文摘取他抗疫日记中的几段文字,沉浸式体验“抗疫志愿者”的一天。
6:30
手机闹钟一响,准点起床洗漱,紧接着做抗原测试,一天的工作就开始了。 穿上防护服,熟悉的闷热感又回来了,还是老样子,到仓库领取前一天送来的馒头、榨菜,些许牛奶和蛋糕,用小车装好,推着走向安置对象的房门。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20个房间的早餐发放完毕了,接下来是给特殊人员发放蛋糕和牛奶。 有身体抱恙或特殊情况的对象,我们会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给予最大的帮助和关心。 在这特殊的时期,我们都是彼此的家人,一个也不能少。
8:15
轮到了我的早餐时间。补充好体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吃完早餐后,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拿起手机通知大家做抗原测试,上传抗原结果,检查昨天大家的核酸检测结果。
我拿出昨日进行核酸测试的人员名单,挨个询问、逐个打勾,每次的结果都令人欣慰,大家都非常积极配合工作,所以一切安好。
刚核对完昨日核酸检测的结果,群里便发来了核酸检测的通知。 接到通知后,我们便开始分工合作,确保每个人都能进行核酸检测。 我是负责维持秩序的,有的小伙伴是负责扫码或分批叫人。
维持秩序时感觉喉咙有些沙哑,但是想到每个人都能平安无事,这点付出和辛苦又算什么呢?我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对了,到这个月我的预备党员应当转正了,想到这里,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干劲。
14:30
外面下起了雨, 穿了半天的防护服,在这潮湿的空气里,感觉更加闷热了。 为免滑倒,我一步一顿地走向大门口。
这里好像大家的避风港,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因为一场意料之外的雨,聚在了一起,便组成了一个“家”。
依照送来的信息打印转运单,我需要挨个核对接收人员的信息, 杜绝人员误送,确保人员的安全性。 再三确认后,发放抗原检测试剂盒,待检测通过安排住处、安置行李。我们需要接收来自许多不同点位的人员,接收工作看似简单, 却容不得有丝毫马虎,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后果不堪设想。
20:30
窗外的雨停了,微风习习,即使身穿着防护服,也能感觉到久违的凉爽。
“爱心物资到了,在广场上”,微信群里突然冒出一条信息。我直奔广场,加入搬货卸货的队伍。 货物摆放整齐,便进行消杀工作,一人一个喷壶,对物资表面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的消毒杀菌,特殊时期容不得片刻马虎。

- 标题导航
- 区领导到相关街道指导“疫情防控扫尾清零”工作
- “推进徐汇规划建设、土地高质量利用”视频会议举行
- 区领导到部分菜场和超市实地察看复商复市情况
- 图片新闻
- 上海立法:“场所码”“数字哨兵”有法治支撑,采集的个人信息仅用于疫情防控
- 区领导实地检查公共交通疫情防控和恢复运营情况
- 上海立法:“场所码”“数字哨兵”有法治支撑,采集的个人信息仅用于疫情防控
- 枫林集团聚焦安商稳商全力做好疫情期间企业服务
- 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扫街、敲门”专项行动
- 图片新闻
沉浸式体验“抗疫志愿者”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