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姚丽敏
3月17日, 由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钱学森科创教育基地、部分公办学校三方合作开展, 首轮为期一年半的区少科院成长营科创教育项目正式开营。 钱学森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以《以钱学森爷爷为榜样,讲科学家精神》为主题,开讲“第一课”。 新学员们还参加到工程类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分组完成结构搭建和承重实验。
徐汇区光启青少年科学研究院2008年9月由徐汇区教育局成立,由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管理。 2022年, 区少科院改革形成科学融合和竞赛项目两大类科创课程, 开设“体验营”“成长营”“科创营” 三类阶梯式社团,以“体验营”激发科创兴趣,以“成长营”实施科创学习,以“科创营”推动科创成果。 与徐汇区光启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贯通全区“从小学到高中”的科创后备人才全链条培养通道, 每年培养学生2万余人次。
今年, 区少科院继续将提质扩容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探索“双合作”办学方式,即与优质的科学教育资源———钱学森科创教育基地合作教学,与区内中小学合作办学,探索区域性青少年科创教育有效实施的路径、方法和课程。开营仪式上,钱永刚向学员赠书, 区教育局聘请钱永刚担任徐汇区光启青少年科技导师团导师、徐汇区“追光”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科学家导师团领衔人,并颁发聘书。
据了解, 徐汇区光启青少年科学研究院迎来了近三百名新学员, 他们将通过知识学习、方法实践、项目探究等,了解如何产生研究课题,并自主选择研究主题,独立完成课题探究。 少科院制定了成长营、科创营、科学讲座、实践活动等环节构成互相呼应、 立体扎实的培养计划, 课程设置也呈现多元化。 比如根据学段差异,分别开设小学低年级组的“撬动地球”、小学高年级组的“圆形工具”及初中低年级组的“AI先驱”三大主题的课程。
少科院的教学方式也非常多样化, 如“深度学习”、 参与探究实验、STEM项目等, 并进行分阶段培养,不断助力同学们学习知识、运用技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撬动地球、圆形工具、AI先驱……
徐汇区中小学生收到科学“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