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姚丽敏
“希望26岁的我能够实现财富自由”“可以有研究生学位”“希望可以做外交官” ……3月18日下午,钱学森图书馆内,来自上海市世外中学的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对“26岁的自己”的畅想。学校综合文科教研组组长刘凯旋则在现场,围绕“理想的意义和价值”传道授业解惑,为同学们点亮“理想之光”。
本次主题活动旨在持续推动“大思政课”建设走向纵深发展, 把握好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为涵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五年来, 徐汇教育已经初步形成了学段纵向衔接、 课内外横向贯通、 线上线下有机融合、 校家社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 区教育局加强与钱学森图书馆、 龙华烈士陵园等单位的深度合作,打造“可亲、可敬、可信、可爱、可用”的思政课堂,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区内中小学携手钱学森图书馆, 相继开发了中国中学的朴棫研学课程、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田林三中的“寻访科学家精神”博物馆大思政课项目;和龙华烈士陵园开发“龙陵思政课1+1+1”建设项目,打造了“励志地图” 社会实践资源图谱,线下实地寻访,线上课程打卡,丰富了实践路径。“从最初的参观、 提供讲解到引进馆方资源到校内, 再到合作开发课程, 馆校合作不断迭代升级,‘初心之地上的思政金课’等特色品牌不断形成, 校内外育人共同体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已初见成效。 ”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与此同时,徐汇区着力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专业成长发展体系,推出大思政课整体试验区“强师计划”及徐汇区德育骨干梯队打造项目,助力思政课教师高素质专业化发展。2023年徐汇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展示和竞赛中收获可喜成绩,活动现场对获奖教师代表进行了表彰。
在论坛交流环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校长顾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研训员王瑞梅、南洋模范中学思政课教师唐宇、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中之围绕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分别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不同学段角度入手,交流了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方面的思考。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党委书记周增为对整场活动作专家点评。

初心之地上讲好“思政金课”
为时代新人点亮“理想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