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隔离” 半个月,在方舱里感受平凡的温暖
4月初,我们一家四口确诊感染新冠肺炎。 4月7日,核酸报告最先确诊阳性的母亲晚上被大白接走。 4月9日,我和爱人、孩子确诊阳性,当天中午就被大白接走,我们一家三口申请了亲子舱,在中转站待了一天。4月10日中午,一辆120救护车将我们一家三口接到位于世博展览馆的世博方舱医院, 自此开启了半个月的方舱生活。
近半个月的治疗康复时间里, 我用镜头记录方舱生活百态: 有乐观的理发师Tony老师, 热心的方舱志愿者崔阳,还有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刑警803,一个月没回家守护方舱安全的“消防大白”们,以及方舱的主角无症状、 轻症患者与医护大白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一次次被这些平凡“小人物”的故事温暖和感动。
原来阿姨找我,只为感谢医生大白
“小伙子,能帮我一个忙吗?”进入方舱的第3天,一个阿姨找到我。面前的这位阿姨个子高高的,体型有点微胖,短头发显得很精神,一口上海口音,放在任何一个上海弄堂里, 你也许都能看到她的“身影”,非常热情和蔼。
“阿姨您好,请问有什么事情吗?”我有点疑惑地问道。阿姨此时拿出手机,一边给我看朋友圈里我写的进舱日记,一边说:“他们都说这不就是我们的83号病友一家吗? 小伙子, 这文章是你写的吧? 写得真好! 你能帮阿姨写点故事吗?阿姨是真的写不来。 ”
原来, 居住在黄浦区老西门的张阿姨3月29日确诊后被转运到世博方舱医院, 当时负责医疗保障的是长征医院的医护人员, 张阿姨患有心脏房颤的基础性疾病,在得知张阿姨的情况后,医护人员主动进行关照和注意, 在得知张阿姨随身携带的地高辛片只剩寥寥几颗的时候, 长征医院派出医生陈挺对接张阿姨,并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
“还剩2颗药了,长征医院的大白们送来了新的药,无缝对接上了,真的救了我的命! ”阿姨激动地说,还主动给我看手机上与长征医院陈挺医生的聊天记录。“小伙子,麻烦你了,一定要帮阿姨写出来,真的非常感谢长征医院的大白们!谢谢他们! ”
一个高度近视者,没有眼镜可怎么活?
来到方舱的第8天, 我在方舱里偶遇了一个年轻病友。 她是一个小学生的母亲,她的孩子三月底确诊阳性,奇怪的是她和丈夫核酸始终阴性, 接到通知孩子需要转运到方舱医院后, 她决定陪孩子一起去方舱。“不行,我一定要陪孩子去方舱! ”这位年轻病友坚定地说,即便是冒着被感染的风险。
转运过程太急促, 这个病友一点准备也没有, 因此就留下了一个隐患———“我是一个高度近视者,进舱之前身边只有几副日抛的隐形眼镜, 框架眼镜就在家里,心想陪孩子看个发烧而已,怎么会想那么多呢。 ”她回忆说。
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进入方舱没几天,这位妈妈也感染了新冠病毒。 实在没有想到要在方舱里待那么久,日抛的隐形眼镜很快就要用完了,“没有眼镜什么也看不清楚,尤其是晚上,这可怎么办?我怎么照顾孩子?”于是,她开始跟方舱医院的医生们一次次的反复沟通求助,看看能否帮忙购买隐形眼镜。方舱医院的医生们也想尽了各种办法,无奈他们能去的药房和眼镜店都关门了,着实是买不到。
得知这位妈妈的困难之后, 两个年轻的刑警马上给“刑警803”方舱总部汇报。在尝试了各种方法之后,他们最终帮她弄到了一瓶隐形眼镜药水“过渡”。“我本来也没想到会去麻烦这些警察, 但是没想到他们是这么的热心!”对我说这些话的时候, 这位病友很激动,“感谢他们的救命药水,方舱里虽然心情忐忑,但是还是有它温暖的地方。 ”
如今我们一家已经康复出院, 但是每每想起这段方舱岁月还是十分感概。虽然方舱的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 一些地方甚至不如人意, 但是我却很少看到埋怨和指责, 更多时候看到的是病友积极配合治疗,大家互相帮助,医生耐心安抚治疗病人的场景, 还有就是警察、消防、物业等等大白志愿者的付出,他们也许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 也许没有惊心动魄的急救,也许没有壮志凌云的豪言,但是却普普通通、实实在在,用一个个平凡的实际行动在上海抗疫“大战”中奉献出自己的一份份力量。
(作者系东方网记者)

方舱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