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记者 吴会雄
此轮疫情以来,为支援基层打赢这场抗疫大仗硬仗,徐汇全区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让居住在社区就地转化为抗疫力量的干部职工,在落实防疫措施的同时,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和应急就医,畅通生活物资保供“最后一百米”,千方百计为居民兜住民生底线。
【先锋】从“单打独斗”到“集体出力”
在封控管控期间,居委干部们可以说是大家的管家,是保姆,是保证居家居民们生活水准和心理感受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环节,需要体力、耐心、应变协调等各种能力。
为“守住门”和“管好人”,她们始终奋战在一线,每天像个“陀螺”似地不停旋转,安排环境消杀、封控家门及楼栋、组织核酸检测、登记信息、发布告知书……晚上再疲惫地回到居委会。这就是疫情防控以来漕河泾街道月河居委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赵玉琴的生活常态。赵玉琴已经两个月没有回家了,食宿都在办公室。白天,她会骑着自行车,在各个岗位上询看,哪里有急需,就搭一把手。凌晨一二点,还能经常看到她活跃在工作微信群里,为一天的事务“收尾”。
赵玉琴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说实话,我们几个居委干部真的很愁。 居委在岗就5个人, 要服务好居民区2000余居民,纵然有‘三头六臂’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做核酸、发抗原自测剂、送抗疫物资, 特别是一些生活类的果蔬米面,想着好多人在等着,但一看居委会的人手,就急人。好在,很快,有一群志愿者的加入,让我们从‘单打独斗’到‘集体出力’,工作起来也就更有干劲了! ”
赵玉琴回忆起第一次在党员群里发布了一条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立即被报名的信息“刷屏”了,招募信息不断被转发。 居民们一呼百应,第一时间给予支援, 助力这场疫情防控的“加速度”。 短短两小时, 到社区报到的志愿者、“先锋上海”报到的党员志愿者、居民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全来了, 他们积极主动亮身份、做表率。“疫无反顾”志愿者群组正式成立,这是一个平均年龄不到四十岁,囊括了市区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业、金融行业、教育行业等各行各业优秀力量的集体, 其中在职党员志愿者127位。 大家的目标一致,就是服务好居民区的每位居民。 他们根据小区居民不同的需求,分为了核酸检测组、抗原组、配药组、宣传组、快递组、物资保障组……从早到晚,每个组的微信群都响个不停……
【高效】有“楼组群” 有“花名册”
“被封居民最期盼、最关心的就是自己能否及时看到外面的信息,自己的生活需求能第一时间得到反馈。 居委组建了楼组微信群,在群里通知核酸检测时间,提醒居民准备好核酸登记二维码。 居民的需求也可以在群里直接反映,居委会第一时间做出反馈。 ”赵玉琴说。3月16日开始,月河进行网格化核酸筛查。 居委建立了所有楼栋的微信群,所有住户实名进群。 微信群共计19个,1405人进群,做到全覆盖。 采样开始后,居委指派专人负责小区19个微信群,按楼号楼层依次通知居民下楼检测,并回复群内所有咨询。 有了楼组群,所有社区抗疫信息,及时发布,释疑解惑,安定人心。 居委同时制作了一份人员花名册, 便于核酸筛查时打勾记录。 为保证“应检尽检、不漏一人”,楼组长按照统计结果还会逐一上门提醒未筛查人员进行检测。
【志愿】有“秒杀”有“竞争”
月河小区的志愿者名额是要靠“秒杀”的。每栋楼的志愿者人数众多,而每天的志愿者名额有限,大家都“内卷”到不行。 稍不留意几秒就被“抢”完,有时还要“竞争上岗”。有的抢在群主发布志愿信息时“秒”报名;没有抢到名额的还会时不时询问, 有没有其他岗位需要支援……有的志愿者早就提前“预支”了一套防护服,时刻准备,闻令而动。
他们有些人上完网课就化身“大白”,有些人用所学专长助力社区抗疫,有些人老当益壮勇战疫情,有些人时刻牵挂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有些人平时要去工作但一到周末就主动请战为邻里服务;有些人不曾在志愿者群报备,却常常自备酒精主动为楼栋电梯消毒;有些人整晚睡不着觉,生怕错过第二天一早五点半的集合时间; 还有的夫妻双双挺身而出,并肩作战……核酸检测组“大白”不仅是一件防护服,更是一份舍我其谁的担当
气温变化无常给核酸检测工作带来很大考验。 高到30摄氏度的炎热,低至10摄氏度的暴雨, 清晨深夜,志愿者们始终默默承受, 顾不得喝一口水、吃一口饭,坚守岗位一整天。 志愿者张璐滟老师是一名十二年党龄的党员,尽管作为高三班主任,线上教学的任务非常忙碌,还要照顾家中幼小的孩子。 但当她得知这一消息后,毫不犹豫地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她说:“‘大白’不仅是一件防护服,更是一份舍我其谁的担当。 ”物资保障组我的月河我的团,我们的居委我们的团长
“爱心物资礼包到了! ”看着一辆辆载满物资的车辆驶入,志愿者们有序排成两列, 以接龙的形式徒手传递卸货、分拣、配送。“连轴转”的体力活俨然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主旋律。 有时刚刚配送完一批货,群里的通知又来了。
除了做好街道下发的爱心礼包的分发外,赵玉琴还做起了“团长”。 小区里有些不会团购的老年人,居委干部总会及时帮助他们订购。 记得有一天晚上九点,居委干部和志愿者们冒着大雨分拣蔬菜,核对购买信息,最终,连夜挨家挨户将蔬菜送到了居民家中。
一位居民在微信群里写道:“组织蔬菜团购,真及时,致谢! 感谢漕河景苑小区,我的月河我的团,我们的居委我们的团长。 ”配药组虽然有时很累,但也乐在其中
为了帮助社区居民解决“配药难”问题,居委在每个楼栋都召集了一到二名医药志愿者,每次配药前,由每个楼栋的志愿者收集本楼栋需要配药的所有相关信息,由两对伉俪志愿者汇总形成这次配药的总名单。
第二天配药大使带好名单和收集好的医保卡前往医院配药,由于配药人数众多,所以从配药到取药基本都要两三个小时。 而且有些药可能需要跑好几家医院才能配到,每次配药结束还会再帮居民看看周围的药房有没有需要配的自费药。 最多的时候,小分队一天之内帮助社区30户居民配药, 每周三次。 配完的药, 回来之后还要分装、汇总、统计金额,搞清这次哪些人配到药,哪些人什么药没有配到,全部完成后再通知各楼栋志愿者来取药分发,收取医药费用。 当把配好的药送到居民手中,他们才松口气。
“我们小区居民非常配合,居委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到位,做志愿者虽然有时很累,但乐在其中。 ”伉俪志愿者唐豪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