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紫阳中学六(1)班 刘芯渝 指导老师:邵芳芳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这些家教古训至今为世人广为尊崇。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注重家风是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 说起我的家风,正如我小时候背诵的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导我要有孝心,尊敬长辈、勤俭节约、关爱他人。
父母都是很有孝心的人,在这方面,他们给我做了很好的榜样。每次吃饭,妈妈总是先给奶奶(最长)盛饭,然后给爸爸和我,最后给她自己,然后等大家都坐下后才一起动筷。 盛饭的顺序让我明白长幼有序,先人后已,告诉我要先照顾他人,再考虑自己,一起动筷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吃饭的时候,奶奶总会告诉我:能吃多少盛多少,不能浪费食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吃干净碗里的每一粒米。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不浪费一粒米从我做起。我清楚地记得, 在奶奶家的客厅里还张贴着一张金灿灿的“苏州市文明家庭”奖状,那是我们家风的最佳见证。
人世间也许没有什么比一家人欢聚一堂更为和谐和美好的了。 四代同堂,在每年的春节、清明、国庆等假期都会欢聚在一起。 我从小学三年级起,就从我爸爸手中接过一个任务:就是接送曾祖母去饭店。每次我都会早早到曾祖母家, 搀扶她坐上轮椅后推着她到饭店。聚会时,长辈们相互问候,交流分享生活、工作中的见闻。每次,我都会带领弟弟妹妹们去向长辈敬酒,祝曾祖母身体健康,寿比南山。 曾祖母也总是慈爱地抚摸着我们的头,关照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做贡献。不幸去年六月,曾祖母因年事已高过世了。但在之后的家庭聚会中, 我们依旧给曾祖母留着上座,她的嘱托也犹在耳边: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做贡献!
如今疫情再度来袭, 我们再次被居家隔离。 至今小区已完成了四次核酸检测,除了做核酸,我们足不出户,不给抗疫添麻烦。我们小区处于封闭状态,各类外卖、包裹以及亲友、爱心单位送来的物资,全部都不能直接送上门,这对居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妈妈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志愿者行列, 主动挑起了为小区居民传递物资,传递温暖的任务。为了让大家少出门,她楼上楼下跑,经常看到她在小区里来来回回地穿梭, 却来不及跟我说一句话,喝一口水。 每次回到家,就已经是汗流浃背,却不忘叮嘱我: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做贡献! 我为妈妈自豪,也会认真实践妈妈的叮嘱,认真上网课、做作业。 期间,我还和亲戚视频通话,互相鼓励,相互打气。 通过视频,我了解到我的小叔已在昆山花桥当起了抗疫志愿者,负责维持秩序与检查健康码,虽然不分昼夜,但毫无怨言。 感动之余,我叮嘱小叔要注意防护,预防感染。小叔也不愧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他的行为也正是我们家风家训的典型实践。
家风,是家长的言传身教,是长辈的叮咛、嘱托,是根植于我们心灵深处且从未割裂的精神传承。 我爱我家,我家为大家,防疫我参与,家风我传承!

从“家风”中聊聊疫情下的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