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旭
入驻漕宝路方舱医院已有十几天,山东省援沪医疗团队和来自徐汇区审计局的管理团队配合越来越默契。 截至目前, 漕宝路方舱医院累计收治病人1240人,已有979人出院。 患者的康复离不开双方的团结协作, 也离不开同一种信念的支撑。
“我的困难可以往后放一放”
“现在大家都有困难,大家都不容易,我的困难可以往后放一放。”在单位召集干部前往方舱支援时, 区审计局机关党支部预备党员杜鹃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小儿子今年还不到两岁。 进入方舱之后,杜鹃在后勤保障组,负责指挥部保洁和环境消杀工作,她发挥审计人严谨细致的作风, 牵头制定了指挥部环境消杀流程, 确定重点消杀点位,严格消毒频率,确保指挥部环境安全。
党员就是在这种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在急难任务上勇挑重担, 主动亮身份、冲锋在前。 漕宝路指挥部临时党支部现有党员、预备党员15人,占指挥部全体人员的65.22%。作为接替团队,支部带领党员群众克服人手少、物资匮乏、情况不熟悉、专业性不强等困难,强化组织分工、加班加点摸清情况、细化应对措施,全力克服困难、打通工作瓶颈,力保医疗团队、舱内患者生活和工作不断、不乱。
为了及时疏解舱内患者的情绪,帮他们解决问题, 区信访办文磊牵头设立了第一个方舱“24小时暖心热线”。有一次,他关注到一个病人精神恍惚、携带危险物品,立即报告指挥部,协助指挥长成功处置突发事件。 对于舱内的患者,文磊细致耐心,对于关注的对象会主动通过电话、微信经常性与其谈心、了解思想动态。 他说要用指挥部的“暖心、知心、细心”治愈患者的忐忑不安、无所适从,增强指挥部的感召力,更好地引导舱内自治。截至目前,已经接听电话376次, 帮助80余名患者解决各类问题与困难。
为了保障物资的平稳充足供应,徐汇资本抽调本部及下属子公司徐汇科投4名同志组建物资采购团队,这支由“70、80、90、00” 四个年代组成的物资保障团队成功诠释了跨越年代但仍旧长存的“艰苦奋斗”精神。 物资不足,他们联系;渠道缺少,他们挖掘;成本过高,他们谈判;时间紧张,他们加班……至今保障方舱防疫物品、生活物品、办公用品、消防安全用品等各品类物资178232件。
在指挥部临时党支部建设的基础上,支部将组织触角延伸,开展党员“亮身份”、“疫”线党旗红活动,在舱内组建志愿者服务突击队。 目前在指挥部临时党支部的指导下, 舱内已建立临时党小组,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教育。
蒋女士在社区做志愿者时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随即家人相继确诊,孩子也一同进入方舱,消极情绪不免涌上心头。进舱第一天, 山东医护团队和热心积极的志愿者们就招呼蒋女士一起熟悉舱内环境,关心她的担心忧虑,协同指挥部一起开导,缓解她的焦虑。 后来,蒋女士还作为党员志愿者的积极分子, 参与了方舱教室的布置和学生召集等工作, 受到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广泛好评。
同心守“沪”有“法宝”
漕宝路方舱医院由山东省援沪医疗团队接管,区审计局主要领导带队业务骨干配合运营保障,临时党支部共建就成为双方压缩磨合期、提升战斗力的“法宝”。
漕宝路方舱指挥部临时党支部和山东省援沪医疗队漕宝路方舱医院临时党支部构建了“五共”机制,即“支部共学、情况共研、活动共融、事迹共享、党建共宣”,着力将方舱党建融入医院管理和运行的全过程。
同时, 山东省援沪医疗队牢牢抓住医院管理主线,带领综合管理、医务部、护理部、 感控部四个部门迅速熟悉工作环境,制定入院接诊、出院工作、交接班、早交班等管理流程与制度。 目前,团队已经完成了方舱医院制度汇编, 打造了8S(整理、整顿、清洁、规范、素养、安全、节约、服务)管理模式。 这一模式由6S管理理念发展而来, 作为方舱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可以节省不少的时间和精力。

方舱也有暖心热线
同心守“沪”还得靠这个“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