筅 徐汇区人民法院院长 曹 洁
2017-2021年,我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在区委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下,在上级法院指导下,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5年来共受理各类案件207046件,同比上升28.6%;共审(执)结各类案件201927件,同比上升26.9%。持续推进“一流法院”建设,攻坚克难全力保障区域高质量发展,办理了一批在全市、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重大案件,“甘棠树下” 社区法官工作室司法为民品牌深入人心,“一站式” 多元解纷、 全流程网上办案等改革走在全市法院前列,为在全市推广提供了徐汇经验。我院荣获上海法院集体二等功2次, 连续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获得市级以上集体和个人荣誉奖项81个,其中国家级41个。
一、坚持严格公正司法,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徐汇、法治徐汇建设
依法打击刑事犯罪, 推进平安徐汇建设。共审结刑事案件5488件。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审结涉恶犯罪团伙案件41件。依法加大涉众型经济犯罪、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力度,审结“晋兴”“贝米钱包”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案267件和“730”特大跨国电信诈骗案等电信网络诈骗案25件,案件数量连年下降,社会治安持续向好。我院刑事审判庭荣获全国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
妥善化解民事纠纷, 依法保障民生权益。共审结民事案件62408件。认真贯彻实施民法典,审结涉教育、医疗、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案件13665件,探索民事行为能力宣告指定程序的绿色通道。审结家事纠纷10283件, 调撤率65.7%,1起案例获评上海市妇女儿童维权十大优秀案例。审结劳动争议案4682件,完善“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化解工作联席会议机制”。
立足审判职能, 积极推进依法治区。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 审结行政案件563件,2018年8月内设机构改革后, 办结非诉行政案件278件。 办好工商处罚、劳动稽查等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延伸审判职能,发布审判白皮书、 司法建议74份,3份获评上海法院十佳司法建议书。 开展“满意在徐汇”走访118次, 举行民法典宣讲、“百校百讲献给党”校园普法、“菜单式”社区普法等112场,让鲜活案例成为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我院被评为全国法院新闻舆论工作先进集体。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保障
发挥司法职能,助力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功能。深入枫林、滨江、漕河泾开发区开展调研,形成《徐汇法院关于产业经济调研工作情况的专题报告》。 依法办结涉北杨人工智能小镇、龙陵区域改造等重大项目的民事案件和执行工作。保障旧房改造等民生实事工程,依法妥善办理加装电梯和旧改的排除妨害民事案件。
加强商事审判,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共审结商事案件38007件, 标的额198亿元。审结涉金融机构案件2850件、公司类纠纷743件、涉外商事案件180件。 审理破产案件197件、破产重整3件、破产和解4件,全国首例新三板企业破产重整案入选上海法院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十大典型案例。破产财产处置网拍率列全市法院首位,买卖合同纠纷普通程序案件审限内结案率和执限内执结率均居全市法院前列。连续4年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
做强知产审判,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共审结知产案件50294件,同比上升7.7倍。 落实知产“三合一”审判机制,加强知产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审判。 签订四方协议,加强知产犯罪案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向电商平台发送司法建议,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有序发展。坚持精品战略,共有3起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人民法院案例选》,16起案件获评国家级、市级知产保护典型案例。
加强疫情防控, 服务落实“六稳”“六保”。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确保干警和来院当事人、律师及社会公众的防疫安全。 大力推进网上立案、 在线庭审常态化, 办好12368联系法官热线,在线庭审适用率居全市法院前列。依法从重从快审结伪造核酸检测证明案等涉疫刑事案件,执结的涉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案获评上海法院十大破解执行难典型案例。 至企业园区开设“午间法律门诊”,制作“复工复产法律十问”等系列“战疫”普法小视频,被收入“学习强国”平台。选派干警4批170人次支援疫情防控一线。
三、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
加大执行力度,努力兑现胜诉权益。 共执结案件43168件, 执行到位金额58.7亿元。集中开展强制腾退、案款清理、涉民生等专项执行活动,加大“晋兴”“贝米钱包”等涉众型刑事案执行力度,共向4.6万人发放案款9.3亿元。 依法打击拒执行为,司法拘留109人,追究拒执罪7人,将9855人次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限制出境637人次,限制高消费28550人次,“一处失信、 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效果显现。
完善诉讼服务, 提升司法利民便民实效。 以诉讼服务中心新址启用为契机,设置可提供自助立案、 诉状一键生成等服务的“诉讼服务智慧舱”,打造全市一流的诉讼服务中心。 全面运用立案“智能审查”系统,切实保障当事人诉权。在全国率先实现江浙沪跨域立案,开通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绿色通道”,让诉讼服务更有温度。
加强多元化解,持续深化诉源治理。 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建设,成立“徐汇区先行调解示范点”, 率先开展先行调解和调解前置试点。成立“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先后在长桥街道和漕河泾街道设立社区法官工作站, 共审查人民调解协议2122份, 出具调解书和司法确认裁定书1568份,在线调解、现场调解337次,开展普法讲座、调解指导512次,受众9400余人次。
四、深入推进司法改革,为公正司法注入新动能
优化司法资源配置, 落实综合配套改革。 完成内设机构改革,进一步落实法官员额制,推进法官单独职务序列改革,员额法官从108名增至130名。推进院庭长办案常态化,院庭长办案45183件,占全院法官办案数的22.4%。 创设“八员一者”审判辅助事务社会化集中管理模式, 被收入最高法院《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编》。
完善新型审判监督机制, 严格落实司法责任制。持续加强办案团队、权责清单等机制建设,建立完善集流程监督、制度监督和信息化监督为一体的新型审判权力监督机制。 健全专业法官会议制度, 由资深法官对重大疑难案件的法律适用进行“专家会诊”。 加强履职保障,依法处置17起侵犯法官权益事件。
深化审判方式改革,提升司法效能。 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落实“四类人员” 出庭作证制度、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普通程序,提升办案效率。 推进家事审判方式改革,形成家事案件财产申报、离婚证明书、抚养费提存监管、涉诉未成年人心理干预等特色工作。我院民事审判庭被评为“全国家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
强化科技赋能, 探索全流程网上办案。积极参加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建设,完成4个罪名的模块研发。 率先开展庭审记录方式改革、知产案件全流程网上办案试点,推出“要素式”类案诉状模板,电子送达成功率达85%, 开展在线异步调解、谈话、证据交换1743场,全面推进电子卷宗“单套制” 改革, 庭审记录方式改革适用率58.1%,居全市法院前列。
五、聚焦忠诚纯洁可靠,打造过硬法院队伍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切实筑牢政治忠诚。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实“首学制度”,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 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加强基层党建。开展“让党旗高高飘扬”岗位建功活动,8名干警被评为区级以上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深入推进队伍教育整顿, 永葆忠诚为民本色。 围绕“四项任务”,抓好“三个环节”,将政治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贯穿始终,广泛深入自查自纠,全方位政治体检,全面彻底肃清流毒影响,进一步筑牢政治忠诚。严肃整治顽瘴痼疾,制定15项工作机制,其中2项入选《上海市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顽瘴痼疾整治制度汇编》。 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胜诉退费”列为首要项目,推出立案、执行等便民利民举措30项。
加强干部人才工作,不断提升司法能力建设。 对标忠诚干净担当,努力形成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干部梯队。 开展民法典等业务培训,举办“初心如炬、为民担当”榜样讲堂,实施优秀法官培养计划。 全面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法律人才队伍建设,1人被评为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先进个人,16人获评区领军人才、上海法院审判业务骨干和上海法院十佳青年。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治院。 制定《关于领导干部“五个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将党风廉政建设与执法办案、队伍建设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紧盯“关键少数”,落实“四责协同”机制。深入开展“三释”专项警示教育、“党风廉政教育月” 系列活动,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规范法官和律师关系等规定, 开展党组巡察、审务督察、信访核查、专项检查等工作,查纠“四风”不止步,一体推进“三不”机制。
六、自觉接受各界监督,推进阳光公正司法
主动接受人大监督, 不断推进法院发展。 向区人大常委会专题汇报“基本解决执行难”、涉众型金融案件审判、市域社会治理等工作。办结代表建议2件。邀请区人大代表视察工作、见证执行等470人次。4批全国人大代表集中视察肯定我院工作。
积极接受政协民主监督,持续改进法院工作。 向区政协通报审判方式改革、知识产权审判、全流程网上办案等工作。 办结委员提案6件。 邀请区政协委员来院座谈、旁听庭审等360人次。
依法接受检察机关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认真落实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检察建议办结率100%,共同维护司法公正。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社会各界3900余人次走进法院。 落实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现有人民陪审员224名。裁判文书依法上网率100%,庭审直播5180次。发布微博、微信1.8万条,回应群众司法关切。
2022年, 我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为全面建设“卓越徐汇”贡献法院力量。 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以更高站位把牢政治方向、锻造过硬队伍。 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统揽法院工作,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升政治“三力”。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治院, 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努力打造一支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法铁军。
二是强化履职担当,以更大作为服务保障发展稳定大局。 聚焦更高水平的平安徐汇、法治徐汇建设,用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的新时代司法,回应群众期盼。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准对标“卓越徐汇”建设的目标任务,全面履行司法职责。 聚焦人民城市建设目标,主动融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诉源治理,为提升城区治理软实力贡献司法力量。
三是聚焦公正高效,以更强力度深化司法改革、推进司法公开。 全面加强司法责任体系建设,完善审判监督机制。认真贯彻《上海市促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条例》,开展“完善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 工作,持续推进智慧诉讼服务和全流程网上办案。健全工作机制,深化司法公开,推进“阳光法院”建设,以更大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持续回应社会司法关切。
进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院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有力监督、上级法院的大力指导、区政府、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激扬徐汇人“敢为先锋、创造新奇迹”的奋斗精神,全面落实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为“卓越徐汇”的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标题导航
- 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区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胜利召开
- 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2022年1月8日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 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徐汇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
- 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上海市徐汇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 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上海市徐汇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 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 新愿景引领新征程新作为铸就新辉煌
- 政府工作要做好“两个平衡”
-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打造高品质服务品牌
- 在“实”字上下功夫 夯实基层治理生态
- 多措并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 培养卫生人才 让百姓得到实惠
- 充分发挥专业精神 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 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投身自主创新发展
- 科学制定方案 加强党建引领
- 走访回应群众呼声 解决患者看病难
- 落实“双减”政策 转变育人方式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22年1月6日在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