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记者 姚丽敏 吴会雄 耿洁玉 柴斌 曹香玉 汪晓 刘坤 图/朱亮 刘晓晶
两会期间,各人大代表团、政协各分组就钟晓咏区长所作的区政府工作报告展开热议,代表委员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踊跃发言,会场气氛热烈。曹立强、钟晓咏、李新华、黄冲、胡敏、沈权等区领导分头进到讨论现场,与代表委员进行深入交流讨论。本报以13个街道镇为单位,摘登区领导和代表委员的发言和建言献策。
徐家汇街道
曹立强 政府工作报告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对标区党代会目标要求,一脉相承,政治站位有高度,服务民生有情怀,落地执行有重点,完全赞同。回顾过去五年政府工作,最突出的感受就是一个“实”字。经济发展步伐坚实,民生服务举措扎实,城区治理基础夯实,政府建设高效务实。圆满完成了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十三五”规划的主要任务,启动实施“十四五”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踏上新征程,面对严峻复杂形势,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聚精会神抓牢发展第一要务,全力以赴稳增长,掌握发展主动权。
要下好科创“先手棋”。依托徐汇滨江、漕开发、枫林国际等核心载体,发挥区内科研机构和重大平台引擎作用,着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认真做好“大院大所大校大企”综合保障工作,深化“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服务好国家实验室和重大功能平台,支持大学科技园建设,吸引培育高端人才,加快形成“环高校院所”创新经济圈。
要布局产业“新赛道”。四大“千亿级”产业徐汇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接下来要细分门类,找准发力点,跑出加速度。绿色低碳、元宇宙、新消费三大新兴领域要风口抢跑。今年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依然面临较大困难,面对企业的困难,徐汇能帮的一定全力帮助,实打实地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对徐汇的“信心指数”和“信赖指数”。
要用好固投“压舱石”。固投10%的增长是底线,只能高、不能低。全力打响东西南北“四大战役”,以更快节奏推进城市更新。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审批进度,适度超前基建投资。
要办好民生“暖心事”。树立“抓民生也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财力一分增长,民生一分改善,实施好“三旧”变“三新”老旧小区再提升计划,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升计划,绿色徐汇点线面提升计划。
要建设治理“标杆区”。实施全要素一体化精细治理,统筹设计市政道路、建筑立面、绿化景观、店招店牌、城市家具等要素。加快完善交通路网,要对标全市要求,加快推进道路增密、修正、新辟、拓宽。深入推进城区数字化转型,从治理短板和实际需求出发,布局更多神经元,打造管用实用的场景,强化算法支撑,提升“一网统管”实战能力。
要持续深化党建引领,谋创新、谋发展,打造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形成“敢为先锋、创造新奇迹”的奋斗热潮,为“卓越徐汇”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陆璟琨代表 针对青年最为关心的“就业、住房、生活”三件套,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向徐汇青年呈现了一幅暖意融融的幸福画卷。一是暖就业,持续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全力保障就业岗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二是扩住房,通过多渠道扩大住房供给传递出在徐汇安居乐业的积极信号。三是晒生活,反映的是众多青年对城区软实力和精细化治理的点赞和打call。
曾宪一代表 我要为徐汇区点赞:“十三五”徐汇区社会经济高位稳定发展,希望徐汇大力支撑加快徐汇教育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步伐,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是未来发展方向,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丁显廷委员 徐汇区在城区治理、环境改造、道路拓展、市民福利等多个方面都展现出了世界一流城市应有的风范。期待在未来的履职过程中,能够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为社区百姓多提有价值的提案。
王向导委员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领域的从业者,我感觉到徐汇把创新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科技创新上,徐汇竭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引入了一批顶级研究机构,包括期智研究院和浦江实验室等。徐汇滨江构建了人工智能聚集区,人工智能产业年均增长1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 9%,通过创办徐汇资本来撬动助力产业,帮助标杆企业上市融资,这都是非常振奋人心的。
湖南街道
曹荣瑞代表 徐汇强调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地位,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是人才实力。徐汇历来是上海的人才高地,在上海建设世界级“高水平人才高地”的背景下,如何把徐汇建成“高地”中的高地;同时,人才高地与教育高地、文化高地是分不开的,可以更加注重把三者结合起来。在总结“科创”工作时,把“强化与大院、大所、大校、大企战略合作”作为一条重要实践经验,在打响徐汇文化品牌、提升徐汇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也把“强化与大校、大团、大企战略合作”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强化文教结合,深化与区域内市属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建机制。
方继东代表 政府工作报告“五新”目标明晰,六方面的工作措施切实有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代表,将在“敢为先锋,创造新奇迹”的奋斗精神感召下,认真学习报告精神,做好宣传工作,深入调研,倾听民声,为“卓越徐汇”作出自己的贡献。
黄宇委员“三旧”变“三新”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是徐汇推进的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将造福千千万万居民,同样包括残疾人朋友。特别是无障碍环境和设施的改造,对于残疾人来说不可或缺,对于老年人来说也至关重要。老旧小区无障碍环境的改造更应该体现在整体环境上,如路面、坡道、扶手、楼内设施、停车以及后续的管理和服务上能够更人性化和智能化,为老年人和残疾人着想。
王佛委员 如何在外企环境中体现政协工作的价值,如何利用所处的行业来为城市及社会发展作出更具建设性的贡献。总结起来就是四点,即:架好中外桥梁、讲好中国故事、凝聚各方力量、共创美好生活。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政协委员履职工作中一直保持学习的态度和思考的习惯,与组织及各委员积极协作,发挥自己的绵薄之力。
田林街道
李新华 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五年政府各项工作进行了实事求是总结,对今后主要目标和2022年工作任务的表述,与党代会报告要求高度契合,是一份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工作报告。回顾过去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区政府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紧紧依靠全区人民,迎难而上拼搏奋进,各项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过去五年,经济发展体现韧劲,区域硬实力不断增强;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城区软要素充分结合;人民城市内涵不断丰富,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充分的彰显。
对于区政府下一步的工作建议,要紧扣“十四五”规划,稳步提升经济,希望区政府能够对照党代会提出卓越城区建设的目标,尽快形成相关的指标体系,便于执行,也便于人大进行监督。要构建数字转型体系,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制定徐汇的标准,提供徐汇的方案,加快构建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让数字服务融入生活,惠及群众。要推进“五个人人”建设,探索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希望区政府把握人民城市的主体力量,紧紧依靠人民的智慧力量。要满怀时不我待的激情,保持久久为功的定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用积极的作为和直接的成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胡敏 报告内容全面、语言平实。首先报告是有前瞻性,主动跨前,跳出“舒适区”,提前谋划产业布局,腾笼换鸟、筑巢引凤,克服经济转型阵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有创造性,打造文化产业新地标,大力推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科技金融等新型产业发展。三是有务实性,真抓实干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法治保障,设立投促办、金融办,用务实举措服务企业创新创业。四是有人民性,用好徐汇医疗、教育、人才集聚的资源禀赋,更好服务于民、惠及于民。五是有实践性,善用数字化手段,统筹推进“两张网”建设,让城区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未来,要树立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充分发挥徐汇的优势和特色,为实现“卓越徐汇”的建设目标不懈奋斗。
郭凌冰代表:报告对过去五年的工作高度凝炼,篇幅不大,但成绩亮眼,各项工作位列全国、全市第一和首创的数量10余项,切实增强了市场主体和老百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报告对未来五年的工作细化落地。尤其是许多政策不只针对重点和头部企业,还涉及中小企业,充分彰显了卓越徐汇的胸襟和担当。
张异斌代表 报告中对过去五年所取得工作成绩系统、全面的总结,五方面的工作成绩令人信服,五方面的经验总结也很到位,同时也勇于直面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五方面需要改进提升的短板。我认为这是一个实事求是,承前启后的工作报告。
张志锋委员 第一,徐汇区是优势医疗资源集聚区,将生命医药产业作为抓手,发展生命健康产业集群,这是徐汇对优势资源很好的应用。第二,徐汇区中心医院不仅成为全市第一家互联网医院,而且为全市互联网医院准入监管做了模板。第三,徐汇区卫健系统在急救分站建设全过程都给予了充分的支持。随着今后分站标准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将丰富急救分站功能,有利于急救资源投放。
钱文华委员 过去的五年中,徐汇交出了让人民满意的答卷。作为教育工作者,将坚持立德树人、协助构建“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为培养优质青少年创新人才和青少年综合素养的提升作出努力。
天平街道
钟晓咏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中重点把握的问题和思考:
一是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过去五年,徐汇经济发展韧性持续增强,四大战略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也要看到当前的严峻形势和短板挑战。要加快构建“5+4+X”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五型经济”,狠抓四大产业主攻方向,推动产业发展更具优势、更具抗风险能力。关键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优质企业,形成龙头企业、腰部企业、潜力企业的良好生态。要着力提升科创策源能力,服务保障浦江实验室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四大”资源能级提升,完善配套服务,集聚高端人才,打造“环高校院所”创新生态圈。要抢抓新赛道和引爆点,依托数字文娱龙头企业集聚、数字城区建设基础坚实等优势,积极布局元宇宙、绿色低碳等新增长点。
二是优化城区功能格局。要打好“东西南北”四大战役,推进徐汇滨江“一港一谷一城一湾”建设、深化布局四大产业,推动漕开发城市更新、提高经济密度,提升徐家汇商圈能级、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锻造华泾产业重镇、构筑比较优势。要提升城区功能,重点补好交通大动脉短板,推进龙吴路功能提升,谋划开辟一条新的南北交通通道,打破“中梗阻”,同时完善重点区域局部路网结构。
三是打造高品质生活环境。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把有限的财力投入民生改善。要全面推动“三旧”变“三新”,全覆盖推进旧住房更新改造,全要素一体化打造示范标杆,提高15分钟社区生活圈服务品质。要完善综合配套,促进社会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把教育卫生文化等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增强城区的吸引力、竞争力。要加强城区精细化治理,复制推广高安路“一路一弄”治理经验,提升风貌区道路的环境品质,同时加快推进治理数字化转型。
黄冲 过去五年,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艰苦奋斗、务实笃行,圆满完成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十三五”规划的各项任务,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区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未来,新一届区政协将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不断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
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善于从全区的角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切实强化委员意识,增强履职本领,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在本职工作中树楷模、为界别群众作表率。
要协商议政有作为,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区发展全局,积极助力和落实全区重点发展任务,深入协商议政、建言资政,为区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要基层协商惠民生,加强对街镇政协工作联络组的指导,形成“一街镇一品牌”,深化13个街镇“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的建设,更好引导全国、市、区三级委员有序融入基层治理,谋利民之策、献安民之计、促惠民之举,推动政协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要凝心聚力促发展,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联谊,教育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徐汇事业发展上来,为落实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建设“卓越徐汇”汇聚巨大合力。
黄荣楠代表 一是抓住要点。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人民情怀。二是解决难点。不回避问题和短板,给予了解决方法,提出了解决路径。三是展现亮点。可以看到区政府在经济发展、民生保障、文化建设、创兴服务等方面,均有前瞻眼光,深入布局。
何欣荣代表 徐汇已成为科创特色最鲜明的中心城区。要打响“科创绣带”品牌,徐汇还可以从两个方面精准发力:一是持续提升滨江人才服务的温度,包括给青年人才提供更多的公共租赁住房,考虑开展“租售衔接”试点,以政府补贴的方式办好滨江区域的公共食堂、白领午餐。二是充分发挥国有创投公司徐汇资本的作用,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完善“招投联动”模式,在新赛道上培育更多的澜起科技、泰坦科技等科创板企业。
郝范荣委员 作为一名新政协委员,第一是要知身份,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第二是知责任。在思想上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坚持正确方向,努力工作,砥砺奋进,担当作为,为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赵红华委员 中共徐汇区委高度重视政协工作,区政协认真落实区委新部署新要求,在市政协的指导下,协商工作提质增效。今后五年,我们要加强自身学习,加快融入政协工作,为建设“卓越徐汇”作出更大的贡献。
枫林街道
沈权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具体,振奋人心。回顾过去五年,徐汇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全市大局为己任,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滨江岸线贯通、成功创建“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区,这既体现了徐汇的担当,也为徐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十四五”规划中,我们提出建设卓越徐汇,这也是一个长期的目标,需要我们锚定目标,接续用力、久久为功。
今年,面对严峻复杂形势,仍然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聚精会神抓牢发展第一要务,全力以赴稳增长,掌握发展主动权。概括来说是聚焦“四个高”。一是聚焦高质量发展“稳增长”,二是聚焦高品质生活“惠民生”,三是聚焦高效能治理“创标杆”,四是聚焦高水平党建“聚合力”。
王瀚代表 为徐汇区2021年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自豪。2021年参与了枫林街道旧房改造的实地讨论工作,居委会的同事们在有限的条件下尽量满足了居民们提出的各种生活居住难题。对于2022年的政府工作规划,我也充满了信心,相信徐汇区在未来一年里的产业布局,滨江贯通,文化建设等重大政府工作中能取得更优异的成果。
田兆靓代表 政府工作报告用6个着力点细致具体地描述了2022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尤其在谈到着力打造高品质生活环境方面,作为一名来自基层和一个急需等待旧改的居民区书记,真心替东二、沈家里的居民感到高兴,今年政府下了巨大决心投入大手笔资金推进旧住房修缮改造民心工程,是历年来之最,我们也一定会把握好这一机遇,让群众安居宜居。
曹土清委员 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实”“新”“高”三个特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今后要健全义务教育“双减”长效机制,做好初中学生的培养和高中学校的招录工作。同时可以更多的发挥区域优势,联动大院大所开展研究性课题等,推动徐汇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
郑培永委员 政府工作报告数据详实,内容丰富。总结过去五年的成绩实事求是,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精准客观,提出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振奋人心。2022年工作举措非常得力,关于推动社会事业均衡发展举措,令人备受鼓舞,作为新委员要做好履职工作,为徐汇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斜土街道
汪蔚青代表 报告用17页的篇幅对未来五年的工作任务进行了描述。总体要求上承市政府对徐汇区的要求,又与徐汇区自身的定位和徐汇区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非常吻合。特别是最新提出的“五个卓越”,从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城区功能格局的进一步优化、给徐汇区居民高品质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区软实力、顺应数字化转型、建设高水平的平安徐汇等维度,把徐汇区未来五年的工作路径阐述得清晰明了,让区内各基层部门的同志们有了非常明确的工作方向。
薛逢喆代表 通过报告,看到了区政府对未来五年的规划和关于2022年的具体工作任务,对徐汇未来的发展也是充满了期盼。区政府在发展经济、推动民生、优化城区功能、推进数字转型和守护城市安全的同时,也对政府自身的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出了严格要求,体现了区政府的决心和信心。
俞洋委员 对徐汇区过去五年的工作汇报和未来五年的工作规划。内容不仅令人备受鼓舞,更深刻地认识到一名政协委员的责任和担当。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我们将在强化风控控制的同时,坚持科技赋能,积极推进特色金融生态圈的构建,以高品质的金融服务助力美好生活。
程曦委员 上海市“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目标导向”。在上海市政府、徐汇区政府大力支持下,西岸金融城作为徐汇滨江核心规划“一港一谷一城”中的“一城”,亦将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力争成为上海面向全球的一张新名片,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新增长极之一。项目开发商香港置地倾力在规划建设上实现高标准建设、招商引资上锚定高能级品牌、运营管理上打造高品质生活,立志从各方面将西岸金融城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标杆。香港置地在设计、运营中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西岸金融城将依托徐汇重大项目建设,在空间载体、综合服务上全面融入“金三角”现代金融集聚区推进计划,着力建设成为金融产业集聚、配套服务完善、水岸环境一流,金融、科技、文化融合共生的3.0版金融城,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特色功能承载区、全球向往水岸目的地及有归属感有温度的向往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