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记者 姚丽敏 吴会雄 耿洁玉 柴斌 曹香玉 汪晓 刘坤 图/朱亮 刘晓晶
两会期间,各人大代表团、政协各分组就钟晓咏区长所作的区政府工作报告展开热议,代表委员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踊跃发言,会场气氛热烈。曹立强、钟晓咏、李新华、黄冲、胡敏、沈权等区领导分头进到讨论现场,与代表委员进行深入交流讨论。本报以13个街道镇为单位,摘登区领导和代表委员的发言和建言献策。
长桥街道
毛坚琼代表 身在徐汇工作与生活,能强烈地感受到徐汇滨江、衡复风貌、徐家汇国贸的日新月异,感受到邻里汇、水岸汇、河道治理等发生在身边的精细化治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正是激励大家不断奋进的动力来源。报告又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与新一年的工作任务,在经济发展、城区功能、品质生活、城区软实力、数字化转型、韧性城市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作为教育行业的代表,特别关注到报告将“实现中小幼学校空调安装全覆盖”这样实实在在的举措明确列入,表现出政府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为百姓办实事的初心与决心。
高硕代表 作为一名从事民生服务业的青年企业家、基层妇联主席,将竭力参与到“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建设和提升中,积极在菜市场中赋能,除了给居民提供一个干净卫生、整洁有序的购物环境外,结合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提供多样化的社区服务。团结从事菜市场行业的基层妇女并主动发挥作用,成为“15分钟生活圈”中的重要一环,让周边的居民生活更便捷,让居民生活更幸福。
刘功润委员 过去五年来,徐汇区域经济发展已经呈现诸多结构性增长“亮点”:现代服务业营收年均增长15%,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年均增长近30%,生命健康产业年均14%,艺术传媒年均增长12%,金融科技产业年均14%……这表明,徐汇的经济结构在持续“轻化”“智化”“精化”。这些更具长期性的价值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成为徐汇经济增长的核心竞争力。
俞进委员 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深有体会。一是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令人鼓舞。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全区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平稳发展。二是未来五年树立的目标振奋人心。徐汇区要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卓越城区,就要通过自主创新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弘扬文化提升城市软实力,通过人民城市建设加强现代化治理。三是要发挥主体意识,服务大局,不断创新,认真履职。回去后要开展学习讨论,在人民城市理念的指导下,把公司的核心业务紧紧围绕报告中的各项重点工作,积极为徐汇区的发展建言献策。
虹梅街道
骆静代表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通过科技与文化推进城市生活数字化、厚植城区软实力,从而满足市民美好生活向往、打造区域文化魅力,体现徐汇艺术与科技完美融合,实现技术惠民,这一点让我们生活在徐汇的人感同身受、沉浸其中。同时,在报告中今后五年主要目标中也看到“15分钟社区生活圈”、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等“为民办实事”项目,看到徐汇区公共场景开放化、区域转型数字化、“沉浸式体验+IP”产业化、元宇宙新概念场景化。通过徐汇的技术创新和场景落地,逐渐沉淀上海特色、徐汇特色,相信持续推动以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为代表的城区精神家园建设,一定会提升徐汇市民的带入感、体验感、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周雷勇代表 作为徐汇区域电力供应保障一员,将进一步做好服务政府企业、服务民生的工作,尤其是架空线入地、旧改、加梯等民心工程,保障供电,为徐汇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卓越城区作贡献。
徐立委员 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出通过强化创新策源,构建新型产业布局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并特别提到释放人工智能优势产业集聚效应,尤其是通过“徐汇资本”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联动发展,支持徐汇有基础、上海有优势、国家有需求的重点领域持续发展。资本的“撬动效应”是驱动科创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另一方面,顶尖机构和头部企业牵头打造上下游协同的“创新链”,由“链长”企业带动“链上”企业普惠参与,以生态为整体同步推进创新活动,加快创新迭代、缩短创新周期。真正利用资本的力量,吸引、扶持、做大做强徐汇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
孙元浩委员 听完政府工作报告,有两个体会,一是徐汇过去五年的产业升级效果明显,徐汇重点发展的四个产业: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数字文娱、金融科技;有两个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人工智能产业成为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生命健康产业的枫林品牌写入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上海方案”。二是将行政服务中心、“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合三为一,建设了一网统管先行示范区,实现了邻里汇社区微创新、精准救助、精准疫情防控等精细化城区治理。
康健街道
竺琼代表 报告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指明了未来五年的“风向标”,处处体现了“实干为要”的精神。作为一名基层卫生人大代表,将准确把握好报告中的机遇和利好,将在广大党员群众中宣传好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秉承徐汇卫生人的冲劲、闯劲、韧劲,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聚焦数字健康、全人群健康覆盖、精准和个性化医疗新理念,探索“医养护居”全程健康服务新模式,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实现体系重塑,功能归位。
罗峰代表 政府工作报告以详实的数据、案例总结了过去徐汇五年在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城市软实力提升以及城市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特别是从六个方面描绘了今年政府的主要行动举措,是一份内容详实的施工路线图,听了以后令人振奋、备受鼓舞。
尚跃委员 这两年来,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勠力同心,共克时艰,经济社会和民生事业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作为一名政协新委员,听完报告后对委员身份倍感珍惜,同时也对如何履职有了更加清晰的目标,一方面要积极开展走访调研,切实反映社情民意;另一方面要发挥自身优势,向身边人做好政府政策宣传与解读,努力成为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纽带与桥梁。
黄成委员 政府工作报告全面且务实、有高度又能落地,报告彰显了过去五年在创新、民生、文化、生态、法治等多个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卓有成效的成就,也为我们描绘了未来五年“卓越徐汇”建设的美丽愿景。尤其是,报告提出的打造“科创绣带”品牌的战略定位正是恰逢其时。徐汇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愿景十分令人期待。
龙华街道
李飞宇代表 徐汇滨江对标“卓越徐汇”奋斗目标,敢为先锋、勇毅前行,在稳步提升徐汇滨江“一港一谷一城”形象和功能的同时,开启南拓西进新格局,加快建设卓越水岸、打造科创绣带、构建艺术殿堂、树立产业标杆,持续锻造西岸品牌,提升水岸温度,奋力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卓越城区作出更大贡献。
邹强代表 报告亮点频频。无论是过去五年经济总量增长、产业升级、科创策源功能深化,还是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中的四大战略集群迈向千亿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中打造沉浸式体验+IP产业链,和中国(上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地,元宇宙创新联盟以及“海派文化之源”标杆的建立、树立等等,都是亮点,当然也是目标。
金怡委员 政府五年在民生项目累计投入520.35亿,在救助、养老等方面都有细致的工作成绩,这些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也是关乎社会安定和谐。徐汇区政府五年来的工作让我们看到了政府的担当,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基层干部工作的信心。徐汇的经济发展韧性持续增强,在经济发展比较严峻的当下,地区生产总值五年年均增长6%,徐汇的产业升级迈出坚实步伐,现代服务业的营收,高端品牌的首发、徐汇滨江等重点区域建设突破性的建设,都给徐汇经济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让我们备受鼓舞,作为徐汇人也感到非常骄傲。
姜平委员 报告用一个“活”字来概括,具体表现为,一是“十四五”开局取得开门红,城区建设有
速度,城区管理有温度;二是城区发展有格局,高质量发展有章法,政府治理有效能;三是经济发展有聚焦,企业落地有载体,产业发展有生态。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到这一年城区发展取得的成绩,也让我们对徐汇的未来更有信心,坚信随着“卓越徐汇”的建设推进,徐汇人民的生活水平将持续稳步提升,企业发展将更具活力与竞争力。
凌云街道
廖明涛代表 过去的五年,徐汇区政府在引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卓越城区迈出了坚实步伐:科技创新,人工智能产业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连续承办四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在全市各项指标均为优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区中心医院成为全市首家获批互联网医院牌照的公立医院。科创、教育、医疗成为徐汇的标杆。在未来五年,特别是提出了碳中和、“无废城市”,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新理念,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徐汇的环境和发展会更加美好。徐汇区法治政府、契约经济、和谐社会构建,绿色发展环保法律合规方面,律师作为第三方专业机构,都发挥了独特作用。
陈穹代表 回顾过去五年工作,徐汇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人工智能打造增长点,科技创新大力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未来五年围绕“卓越徐汇”目标建设,努力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卓越城区。此外,徐汇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医务人员地位得到显著提升;着力深化医联体建设,扩大家庭医生签约覆盖面,体现出了精准高超的城市管理水平。
姚海波委员 政府工作报告目标清晰,坚持民生为本,建设人民城市的理念贯穿始终,始终把老百姓放在心上;实事求是,所有工作都紧紧围绕在每一句实事和指标上,通篇的质量非常高,没有官话套话;体制机制创新的感受明显,不断地在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注重实效;大气磅礴,追求卓越,立意高远,这才是“卓越徐汇”的领导班子应有的胸襟与格局,点赞。
吴巍委员 对政府工作报告深有感触,很多内容涉及投资行业。报告首先提到AI产业增速很高,金融科技也是如此,达到14%,AI达到30%,但是正在做的产业本身体量还不够,我们要客观意识到,将来五年的形势是严峻的。其次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徐汇区取得的成果,包括双创示范基地的建立、浦江实验室的落地、徐汇资本的成立、城投集团的成立等,政府将整个科创的逻辑、资源和整体梳理得非常清晰。再者,报告提到徐汇的软实力,软实力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才。希望未来可以出台有竞争性的人才政策。报告提到未来要推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改造楼房等,更重要的是如何加快国际化接轨,真正打造国际化大都市。
漕河泾街道
常雅宁代表 深切感受这是一份非常全面、实事求是、振奋人心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数据翔实,在对过去五年的工作总结中用大量数据彰显了徐汇的成就,显示了徐汇精细化管理水平高;对未来发展用数据表述,显示对未来工作的主动自我加压。在过去五年里,徐汇不仅有人工智能大会等大量世界级水准的工作,也有解决“老小旧远”等关乎民生的工作。尤其是在科创策源功能强化工作中与大院大校的合作,比如徐汇和华理共建的实验室,多年来引进了大量人才,校区联动深耕开花。
朱小苏代表 作为本届新当选的代表,听了报告,感觉倍受鼓舞,自己既是报告的聆听者,也是其中很多内容的见证者。总体上,对该报告有四点感受:第一,内外双修。报告中谈到了“美丽”“品质”这些外在但却是百姓感受最直观的内容,也强调了“创新”“文化”“法治”这些治理的内在核心驱动力,特别是“创新”一词通篇出现30余次。第二,往来皆明。报告梳理了五个“坚持”、五个“必须”这些过往五年的成绩单,也列明了五个目标、六个“着力”这些将来的工作目标,清晰明确。第三,高低兼顾。报告谈了成绩和目标,提升了信心,也不回避一些短板、风险和不确定性,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第四,大小均察。报告既提纲挈领地从宏观角度提出愿景,也着眼于细节,要求像“绣花一样管理”,让人感受到了徐汇的高瞻远瞩和真抓实干。为徐汇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更对徐汇未来五年更好地发展充满信心。
张庆委员 报告内容丰富、立意高远,让自己这个新政协委员对政府运转的理解更立体、对徐汇未来发展充满期待。泰坦科技能在科创板成功上市,离不开徐汇区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与支持,受益于徐汇区敬业、专业的营商环境。未来,希望徐汇区继续支持科技创新,支持像泰坦科技这样的科学服务业头部企业发挥产业优势,加大各类资本布局力度;希望徐汇区为环保、安全压力小的生命科学、生物医药、高新材料等领域提供更多研发类载体,以综合优势,吸引更多全球优质人才在徐汇创新创业。
毛鞍宁委员 政府报告令人振奋,鼓舞人心,内容丰富全面。一是加大对高品质办公楼和物业服务的经济投入,聚焦高端服务业发展,拓展辐射功能;二是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徐汇人文环境好,文化软实力不可复制,还要在扩大影响力、经济优势转化等方面上下功夫,将现代科学因素和传统元素结合起来;三是讲好防疫故事,增强投资吸引力,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华泾镇
冯明刚代表 中电金信作为金融科技行业的国家队,将基于中国电子在网信产业的积累,牢牢抓住数字经济新赛道,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金融及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及安全发展提供强大动能,充分拉动全集团在徐汇及上海的优质产业资源,构建开放合作生态,吸引国内外金融科技、数字产业链上下游生态伙伴落地发展,助力徐汇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卓越城区。
徐杰代表 本届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优异的沉甸甸的成绩单,也是一份计划书。作为一名新当选的人大代表,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作为漕河泾北杨人工智能小镇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将切实做好推动产业集群升级、强化科创策源、提升招商营商能级,将漕河泾、北杨的工作融入到徐汇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去。
陶孙薇委员 本届区政府报告脉络清晰,凝聚人心,具有跨时代的引领作用。“五个坚持”充分总结过往,内容务实,掷地有声;“五个新”明确了新时期奋斗目标,为徐汇努力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卓越城区”指明了发展方向;“六个着力”全面诠释了徐汇人“敢为先锋,创造新奇迹”的奋斗精神,催人奋起,让我对徐汇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区充满信心和向往。
侯义宏委员 谈三点体会:一是“提气振奋”。过去的五年,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综合环境下,徐汇区也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我由衷的感到很振奋,也很自豪。二是“提神聚焦”。对于未来五年工作计划,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提升综合竞争力、自主研发能力、建设人民城市、加大现代化治理等方面再突破、再提升,重点非常突出,操作性也很强,便于我们聚力聚焦,抓好贯彻落实。三是“提劲实干”。政府工作报告中,贯穿一条主线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的开展,切实把群众最关切最烦心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非常的接地气、察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