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4-5版)
5 着力推进城区数字化转型
聚焦数据共享、技术支撑、制度供给,推动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努力绘就数字孪生无处不在、生命体征无所不知、智能监管无时不有、精准服务无处不享的治理新蓝图,为上海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提供徐汇方案。
加快经济数字化。 制定数字经济的“徐汇标准”,支持数字技术创新,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推动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围绕腾讯、阿里、小米等龙头企业, 培育集聚一批数字驱动型、在线新经济标杆企业。依托亚马逊云科技行业数字化赋能中心以及微软、商汤、依图、仪电等头部企业,建设一批大数据、区块链等开放服务平台。为企业搭建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平台, 推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 全链条改造,催生一批医疗器械、药物研发等领域的数字化成果。
加快生活数字化。 坚持以人为本、问题导向、应用为要,聚焦数字教育、智慧医疗、数字养老等重点领域,打造“泛在普惠”数字场景,积极创建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数字健康城区,推广为老服务“一键通”,推进数字服务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消除“数字鸿沟”。 加快建设滨江数字化转型示范带, 实现数字生活、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三大领域功能场景的融合,推进徐家汇、漕开发等区域落地智慧化公共场景,打造多元参与、开放共享的区域数字化转型标杆。
加快治理数字化。 牢牢把握城市有机体的生命体征,做深做实数据汇集、系统整合、功能融合、人机协调,努力打造城市现代化治理标杆区。建强数字底座,加强数据归集和治理,大力推进“云、网、数、边、端、安”标准化、集约化建设。 深化“一网统管”建设。 聚焦“全域感知”,加快推进“神经元”感知系统建设,建立孪生数据更新机制,构建人、企、物交互的数字孪生城市;聚焦“全息研判”,优化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加强算法支撑,提高预测、预报、预警、预防能力;聚焦“全程协同”,立足整体政府,加快业务流程数字化改造和革命性再造,开发20个高频次应用场景,推动跨部门、跨条线、跨层级联勤联动;聚焦“全时响应”,完善区城运中心7×24小时工作机制,做实区街一体化指挥体系,做强城运队伍力量,全面提升实战能力。
构建数字生态系统。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网络深度覆盖。 进一步激活数据资源, 丰富拓展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加快公共数据开放共享, 增强基层获取数据的即时性、动态性。 依托“随申办”、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平台,拓展市民企业参与城市治理的渠道和方式,加强与各类治理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 完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定期开展攻防演练、安全防护、安全培训,筑牢管理、制度、技术防火墙。
6 着力夯实韧性城市建设
切实把韧性城市要求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之中,积极构筑城区安全常态化管控和应急保障体系,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筑牢城区安全底线,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徐汇。
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络。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强化人、物、环境同防,紧盯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等关键点关节点,压实“四方责任”,因时因势调整防控手势,强化重点场所、重大活动、重要时间节点防控管理,严格落实闭环管理措施,稳妥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加强疫情动态监测和预警预判, 健全应急指挥体系, 发扬“事不过夜”精神,确保应急响应和处置措施跑在病毒蔓延扩散之前。 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高标准建设区疾控中心,深化发热门诊和传染病门(急)诊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居民认真做好“三件套”“五还要” 和主动报告、主动检测、主动就诊。
全力维护城区安全运行。 健全“1+8+X”平安徐汇运行机制,深化“3461”安全工作体系,积极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消防、燃气、特种设备等领域隐患排查治理, 持续做好老旧电梯安全风险评估,大力推进智慧工地、社区消防安全“微基建”等建设。健全应急管理体系,设立区、街镇两级城市运行和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加强应急资源管理和救援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自律、共治、保障四大体系,加快建设全市领先、国内一流的食品安全示范城区。 开展规模化租赁场所专项整治,引导规范宿舍型“一张床”租赁模式。 持续抓好重复信访、信访积案化解治理,继续做好长租公寓、教育培训、涉众型金融类、互联网金融类等风险防范,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强化安全韧性适应理念,保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弹性,加强道路、桥梁、市政管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管理和日常养护, 确保城区网络、电力、水、天然气等持续供应,努力减少极端天气、地质灾害等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加强民防地下空间精细化管理,遵循平战结合理念,落实地下空间管理监管责任与物业企业主体责任,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地下空间安全管理能力。 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面增强安全和抗灾能力,助力构建良性生态运行体系,打造小区、广场道路、公园绿地、河道等样板工程,力争建成2.1平方公里海绵城市达标区。

- 标题导航
- 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区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胜利召开
- 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2022年1月8日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 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徐汇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
- 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上海市徐汇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 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上海市徐汇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 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 新愿景引领新征程新作为铸就新辉煌
- 政府工作要做好“两个平衡”
-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打造高品质服务品牌
- 在“实”字上下功夫 夯实基层治理生态
- 多措并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 培养卫生人才 让百姓得到实惠
- 充分发挥专业精神 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 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投身自主创新发展
- 科学制定方案 加强党建引领
- 走访回应群众呼声 解决患者看病难
- 落实“双减”政策 转变育人方式
今后五年主要目标和 2022 年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