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沐杏雨,一生念恩师。当今年第四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不由地想到了恩师,是您把我和同班其他几名同学,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学“送”进了颇有名气的学府———南洋中学。
脑海里浮现出1964年临近市统考时的情景。 上课铃声响起,一位四十开外身材不高微瘦的吴均义老师,手里捧着试卷, 径直地走上讲台说道:“同学们,这学期伊始,座位调整后, 互帮互学蔚然成风,成绩明显有所提升。 我要提醒你们的是,以模拟考的形式已经过半,所剩时间不多。 今天要求大家认真地做完不同时期的数学统考试卷。 ”拿到试卷后, 同学们都认真地执笔,在试卷上不停地写着……
中午时分, 我刚放下饭碗便来到一路之隔的学校。 当来到门敞开着的教师办公室时,只见吴老师一个人坐在案桌前, 正低着头全身心地批阅试卷,嘴里啃着馒头。我伫立在门口, 等到他拿起杯子喝水时才发现了我。 笑着对我说:“快进来!”没等老师说完,我便问道:“老师,我想问一下上午考得怎么样?”老师便说“你来得正好,进来,坐这儿。 ”吴老师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呢不是笨,要端正学习的态度, 一旦你把心思用在学习上, 你的成绩就上去了。你要牢牢记住,今后长大了不管你做任何事, 都离不开认真。你要继续努力噢!”“老师,我记住了! ”我一边应声答道一边退了出来。 老师谆谆教诲的“认真”两字牢记心中,伴随着我的整个人生。
下午上课时, 教室里座无虚席,寂静无声。 老师用他宏亮的声音不厌其烦地进行解答。 粉笔时而攥在左手、 时而又攥在右手,不停地在黑板上飞舞着。
老师把上午考卷中的相遇、追及、工程、浓度等容易做错的原因,用图表画出,然后循循善诱的逐一解惑。 授课时的一笔一划一字一句, 用他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加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口吻。 同学们都静静地坐着,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后来才知道,是吴老师放弃休息,利用星期天以及放学后的时间进行家访, 与学生家长促膝交谈,既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又能增进相互间的了解。
上课前有个同学告诉我,昨天下午放学时,他和其他几个仍然不得要领的同学又被老师留了下来,以“开小灶”的方式补课。 直到华灯初上时,只听到门卫室张大爷上楼来,敲门说道“吴老师,你家里人叫你听电话,”方才结束补课。放弃休息不收取任何费用,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一心一意地扑在教育事业上,是那个时代的教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精神体现。 三尺讲台,承载无限恩情。
参加市统考的那年 7 月13日,当我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走出考场那一瞬间,想对恩师说: 您无私奉献的精神,高尚的品德及像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别人。 老师,您辛苦了!
恩师如烛 师德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