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记者 殷志军 通讯员 鲁念妮 图/陆翔
时间记录历程, 奋斗书写答卷。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祖国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华泾司法所作为法治建设的底部基础和前沿阵地,始终坚守初心,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以群众是否满意为工作的落脚点,真正打通法治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本期我们就将目光聚焦到徐汇区唯一一个镇,回眸华泾司法所走过的十年公共法律服务之路。
升级建设司法所标准化2.0版
早在2014年,华泾司法所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区司法局以及职能部门的帮助关心下完成了标准化司法所建设,成为上海市标准化司法所的建设雏形。 当年12月建成华泾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这是上海街镇第一家街镇级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将公共法律服务延伸至居民区。每个居民区配备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包括一间专门用房, 一台专用电脑、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上墙、一个法治图书角等。 2016年实现17个居民区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又将公共法律服务延伸至关港科技园区、天华科技园区,设立“解忧法空间”,每周四中午利用“午休一小时”,安排律师与园区合作,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核等服务。 2023年开始在片区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客厅,提供涵盖“法律咨询、公证服务、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司法鉴定、法治宣传”六大公共法律服务板块,为居民群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法律烦心事。 至此,基本实现华泾“10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只要身处华泾,无论是在居民区,还是在园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可以获取便利、免费的公共法律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窗口设置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联络以及妇女儿童维权、计生政策等窗口。 目前共签约六家法律顾问团和三家法律志愿服务团。强大的专业律师团队保障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周一至周五全天候都有专业律师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周末上午由华芳调解工作室提供人民调解服务,做到每周七天开放窗口。 十年来,华泾司法所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更是取得了全国模范司法所在内的二十余项全国和市级荣誉。
律师进驻接地气
说到底,硬件的提升还只是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的一小部分,更为重要的内涵还在于提供更为优质的法律服务。 华泾司法所所长冯兵说,越来越多的律师扎根社区,华泾司法所聘请了一批有能力、肯负责、擅长方向符合社区需求的律师,在社区建立了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打响品牌为社区居民和企业服务。 以吴心瑶律师命名的“吴心瑶工作室”就是其中代表。
工作室2020年1月建立以来, 每月10日、25日两次到社区为居民以及社区治理解决了不少难题。 工作室还坚持每月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反响热烈。此外,工作室在解决继承问题、化解婚姻家庭纠纷方面提供了重要帮助,取得了社区居民的信任。 在社区自我管理中,工作室为解决社区垃圾分类管理问题、门禁安装问题、车辆停放问题都提供了法律建议, 推进了社区依法治理。2020年以来, 共成立了9个律师个人品牌工作室,为居民区公共法律服务添砖加瓦,让居民享受到更便捷的法律服务。
“智慧司法”新突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华泾司法所用互联网+手段服务群众。无人律所是华泾司法所的创新尝试之一。 2020年底推出“无人律所”以来,极大地方便居民在下班后、私密空间里询问法律问题,2024将“无人律所”小型化,并且覆盖了华泾镇的五个片区。
此外,华泾司法所还与六家律所签约提供后台支持,对于复杂的法律问题由无人律所分配给值班律师进行在线答复。跨前一步、主动服务,极大地扩大了公共法律服务的范围,也降低了群众寻求法律服务的难度。
群众需求在哪里,公共法律服务的阵地就在哪里。通过多年探索,华泾司法所选准切入角度,把牢服务阵地,创新服务思路,努力为群众提供着更多更好的公共法律服务。 十年来,华泾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来访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共计5361件6624人次,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1327起,协助妇联接待妇女维权420起, 处理110接处警案件5295起, 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189件,法律顾问进社区开展法制宣传讲座610次,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1938件, 无人律所自上线以来为社区居民提供云咨询共计90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