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欢庆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日子里,人们仰望蓝天白云下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不约而同思索着这样的问题:怎样才是爱国,爱国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是不是每天清晨参加升国旗仪式,就证明你爱国? 答案是“不尽然”, 还得看你参加完升旗仪式干什么去了,干得怎么样。 也就是说,你是否尽心尽力担当起了一份责任。 众所周知,中国式现代化的伟业是由一个个具体岗位构成的,那些永远值得我们致敬、尊敬、崇敬的前辈们正是一个个岗位上的楷模,他们热爱自己的事业,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专心致志在岗位上辛勤耕耘,以骄人的业绩乃至毕生的心血诠释了“国家兴旺,匹夫有责”的内涵。
身为《上海通服》报编辑记者的我,在实地采访中深切感受到身边普通员工以前辈们为楷模而凸显的强烈责任感,一次又一次被他们任劳任怨的职业操守所感染,被他们默默奉献的鲜活事迹所感动,被他们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所感奋!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如今,巨龙般的东海大桥横卧在碧波万顷的东海上,成为洋山深水港的大动脉。回想当初大桥通信工程施工最艰苦的日子依然历历在目。 那天一大早,我随邮电设计咨询院、电信工程公司和信产管理咨询公司联合工程队赶赴东海大桥工地。钻入桥面的临时人井孔, 只见昏暗潮湿、空气中满是尘埃的桥箱梁内足有三米多高、五米多宽,通信管线将从这里穿过直达洋山深水港区。 然而,两榀箱梁的连接处孔径只容得下三个人弯腰才能通过。对此处的光缆铺设,设计人员大汗淋漓地钻进钻出实地查勘,数易其稿反复论证,综合考虑了光缆曲率半径的大小、 材料热胀冷缩的余量, 以及后续大口径水管铺设后便于维护等因素,最终确定了走侧壁、左右固定位置、前后可自由伸缩的优化方案。
海上作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那年冬天,杭州湾海面上七八级大风呼呼直刮, 有时人都站不稳, 送到工地的饭菜早已冰冷的了;送补给的车子一路颠簸,饮用水晃得只剩半桶了, 施工队大伙儿互相节省着“享用”。 在大桥海上段施工时,比这还要艰苦,饭菜和饮用水都得借助船只来运送,员工的“生物钟”只能去适应东海潮汐的自然规律了: 涨潮时伸长脖子巴望着补给船的身影;退潮时只能勒紧裤带盘算着过日子。海上湿气重,大伙儿打地铺睡在桥箱梁里, 床铺下都垫了一层海绵吸潮气。 就这样在海上连续作业, 员工们足足坚持了一个多月,直到大桥全线贯通。
中国通信服务上海公司的一线员工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人壮举,他们把朴素的炽热情怀融化于爱企业的行动中,糅合于爱岗位的实践里。在他们身上鲜活凸显了一股干事劲、一颗责任心、一份爱国情!
拳拳责任心 殷殷爱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