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常齐 图/资料
在抗击疫情的非常时期,长桥街道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志愿者上下同心、凝心聚力,从群众身边的“急迫事”着手,为有困难的群众提供耐心引导、细心服务,最大程度地确保长桥地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优化网格治理构筑坚强堡垒
近期,随着疫情的波动,感染人数上升,社区在岗人员骤减。为了能及时响应居民诉求, 长桥街道党工委主动跨前, 结合应急预案,组建“党员突击队”,构筑基层坚强的战斗堡垒。 将区级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下沉干部、 机关公务员、事业干部、五大中心社工合理安排,形成增援队伍,协助居民区共同抗击疫情;同时,结合各片区实际情况, 指导各居委将社区分块管理,合理运用楼组长、第二楼组长、志愿者、微网格力量,协力梳理好患病居民和重点关注人群的基础信息, 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衔接,真正做到“民呼有应、民需有助”。
楼园居民区结合疫情防控政策的变化, 探索优化网格设置,构建“平时查风险惠民生、战时全员应急响应”的网格治理体系。 社区网格员、居委干部每天根据小区人员底册挨家挨户电话摸排, 动态关注每栋楼的情况,特别是楼内老年群体、特殊病人、孕产妇等“6+4”重点人员;同时,依托微网格,组建微信群,切实解决阳性感染者日常饮食、垃圾处理、 配药就诊等实际难题。 网格长每日整理工作内容,通过责任到人的包保方式,让管理范围更适中、 目标更精准、工作更高效, 无论是传达精神、摸排信息、反馈需求,还是紧急动员、应急处置,效率和效果都得到了大大提升。
加固社区屏障深化为民服务
长桥街道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自“新十条”措施发布以来,街道党工委坚持应接尽接原则,争分夺秒、积极稳妥推进老年人接种疫苗工作。 通过优化服务模式,开设固定接种点、居民区专场及上门接种等多种方式,动员组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疫苗,打通接种的“最后一公里”;同时,通过“长桥视线”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多手段不断传递疫苗安全性、有效性的科学信息,筑牢居民免疫屏障。
居委干部和社区工作者是网格精细化管理的中坚力量,面对居民的求助,他们总是冲锋在前,为居民送去最及时的温暖和关怀。12月20日, 汇成一村一位79岁高龄的离异独居老人付老先生核酸阳性,居家隔离,不巧的是老人常备的多种慢性病药物都已用完,急需配药。 听着老人着急的求助电话,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徐颖杰和社工金巍第一时间与老人亲戚取得联系,还准备了N95口罩、消毒片前往老人家中看望, 并了解所需药物名称,顺利帮助老人解决了配药难题。
邻里守望相助化解急难愁盼
寒潮来袭, 疫情反复, 不少居民都出现了发烧咳嗽、浑身酸痛等症状,长桥街道织密社区微网格,用一个个居民区楼组微信群架起邻里守望相助的桥梁,网格员、楼组长、热心党员和志愿者们用自己的点滴奉献汇聚起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我孩子高烧到40度了,买不到退烧药,求助! ”
“我有泰诺,分你10粒。 ”
“我有美林……”
“我有小儿柴胡……”
在中海灜台居民区“邻里一家亲”的楼组群里,有位妈妈因孩子高烧不退而焦急发问,群里立马有人伸出援手, 短短5分钟,退烧药问题在暖暖的爱心接力中顺利解决。
除了求医问药, 一些居民也因疫情而产生了恐慌情绪。“张阿姨, 我周围人都阳了, 我好怕。”“张阿姨,我阳了,但没什么症状,可以出门吗? ”“张阿姨,我感染了, 家里没有菜也没有卫生用品了,怎么办? ”长桥新村第一居民区3号楼的楼组长张立勤每天都活跃在楼组群里, 疏导居民紧张情绪,耐心解答各种疑问,并将大家的诉求收集汇总到居委,帮助居民化解急难愁盼。
随着近期阳性病例的增多,港口居民区物业保洁陷入半“瘫痪”状态,为确保阳性病例家庭的垃圾有专人收取, 降低病毒传播风险,老党员何建祥积极响应网格党组织的号召,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每天早上穿好“大白”、做好防护, 上门收取阳性病例家庭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