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灵为
夏已去,秋夜渐长。入秋后的夜晚越来越长,夜间出行的频次也随之增加。本期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夜间安全出行指南”,帮助大家规避夜间出行的潜在危险。
三种情况绝不上路
夜间照明有限,视野不佳,极易影响驾驶员对于道路、地形、障碍物的判断。 为保障行车安全绝不能有半点马虎,有以下情况绝不可强行上路:
灯光不全绝不上路; 灯光是夜间行车安全的生命保障,开车前一定要检查前照灯、后尾灯、转向灯和制动灯是否正常。
精神不佳绝不上路;疲劳驾驶是大忌,技术再好也会因一时懈怠而铸成大错。 疲劳时应注意休息,不要强行赶夜路。
聚会饮酒绝不上路;酒后不开车,行车安全第一铁律。
避免超速行驶
夜间道路上的交通流量小, 行人和自行车的干扰也相对较少, 许多车友们一不留神就容易高速行车,此时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夜间行车最重要的就是降低车速,谨慎驾驶,尤其在驶经街道、弯道、坡路、桥梁、窄路和不易看清的地方,要小心行人和动物的突然闯入。 同时,要注意适当加大跟车距离, 避免紧急情况发生时与前后车相碰撞事故。
密切注意路面变化
夜晚能见度低, 尤其是在没有照明设施的郊区,或山区公路行驶时,更需要注意观察道路的变化。夜间行车,要学会利用路面明暗和不同的反光来判断路形路况,在前照灯能够涉及的范围内,任何光照形状的变化都应及时注意。
例如:光柱变窄可能是山口,光柱变短可能是弯道或上坡,光柱变长可能是弯道下坡,光柱下缘出现缺口可能是坎坷或坑洼。
此外还应学会利用颜色判断路形路况,如:成片的亮处可能是积水,暗处可能是深坑或断崖。车友常说的“走灰不走黑,见黑停下来”的行车经验,也是非常实用的技巧。
注意经常变换远近灯光
频繁变换远近灯光,在夜间安全驾驶有三大好处:第一,有利于观察环境和路况,更容易及时发现隐患;第二,有利于缓解视神经疲劳,提高驾驶者的专注度;第三,有利于及早引起其它车辆注意,特别是弯道另一侧来车的注意。
礼貌会车,注意右侧距离
夜间会车时要及时关闭远光灯,利用对面来车的灯光来观察路况, 避免远光灯晃眼判断失误而造成事故;面对“独眼灯”会车时,要放宽会车距离。同时,会车时要为右侧留足安全距离, 避免因躲避来车而发生事故。
谨慎超车,注意直线距离
夜间超车一定要有足够的直线距离,切忌在弯道中超车。超车前,应提前接近前车,以变换灯光的方式来提醒前车减速让道,待对方做出让行动作后再加速超车。
细心观察注意路标提示
在城市道路行驶时,要多注意施工路段警示。 在郊区或乡间的无标线道路行驶时,则要仔细观察路边的指示牌。 不清楚路线时,一定要减速,甚至停车探明情况后再上路。
常备应急用品
夜间出行,车内一定要准备应急物品。常用的随车工具箱、医药箱、照明手电、应急灯、手机电源等物品。

夜间行车实用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