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 张文菁 通讯员 邱恒元 俞 吉
紧张刺激的“剧本杀”已逐渐成为时下年轻人喜爱的游戏之一, 更是一种新的交友方式。然而,叱咤在游戏场上的好朋友,现实中却不一定真的把你当作朋友。女孩小吴就因为将玩“剧本杀”时认识的王某当作“朋友”,被他骗走了钱。 而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发现王某竟还是个诈骗惯犯。 近日,经徐汇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 徐汇区人民法院依法以诈骗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三年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抱病”帮忙的“热心大哥”
2021年2月17日, 女孩小吴在一次“剧本杀”游戏中结识了王某,并加上了微信。 闲谈中,王某了解到小吴想搬到离工作单位近一点的地方,就向她推荐了一位房产中介, 称可以帮她介绍租房。 到了3月份,王某告诉了小吴一个坏消息:他得了食道癌, 并发送了一张诊断报告给小吴,但他之后还是继续热心地帮小吴联系看房事宜。 小吴看中一套房子后,王某介绍说月租金只要3000元, 但需要先付三个月的房租以及一个月的押金,由他代为转交。 由于是在王某的帮助下才看到满意的房子, 小吴自然对他深信不疑, 就在3月9日转给他12000元租房款。
过了一天, 小王想去医院看望王某,但王某说马上要做手术了,现在医院不让探视。 3月13日,小吴想要加一下房产中介微信了解情况,王某在推送给她“房产中介”的微信名片后,说自己做手术缺钱,现在十分苦恼。 心善的小吴虽然手头也有点拮据,但还是转给王某3000元。 王某推辞了一番后,小吴又转了3000元给他,王某就收下了。
之后,小吴就向王某推荐的所谓“房产中介”询问租房情况。“房产中介”说已经和王某对接了,很快就能入住,还证实王某最近住院了。 然而,当小吴询问王某什么时候能搬进去时,就再也没收到王某和“房产中介”的回音,小吴这时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立马向警方报案。
王某到案后向检察官交代,他在收到12000元租房款后, 并没有按照承诺把钱转给房产中介,而是把自己另一个微信号推给她,冒充“房产中介”和小吴聊天,让她相信已经谈妥租房事宜。 而为了诓骗更多的钱, 王某把从网上下载的食道癌诊断报告发给小吴,谎称自己生病需要借钱治疗,再次骗得小吴6000元钱款。骗来的18000元全被用于其个人挥霍。
在办案过程中,检察官敏锐地发现,被王某诈骗的被害人可能不止一个, 就建议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果不其然, 除了小吴以外,王某之前还诈骗过另外两名女孩。
谎言百出的情感骗子
2019年的夏天,王某在老家认识了女孩小王, 二人很快发展为情侣关系。 有一天,王某对小王说,他雇佣开运输车辆的司机撞人了,需要花钱摆平纠纷,希望小王能借20000元给他救急。 小王虽然从未实际确认过王某是否真的在做货运生意, 但出于对男朋友的信任,还是转给他13000元。过了10多天,王某当面还了小王3000元,剩余10000元就没有下文了。
之后, 王某还以货运生意需要和家人住院等借口,骗小王转账20000元。由于王某迟迟不还钱,小王便向其催讨。王某此时翻了脸,不仅不还钱,反而指责小王“背叛”自己。 2020年元旦后,王某干脆断绝和小王的联系,拒绝回应小王的还款要求。
从一场剧本杀或一场恋爱作为故事的开端,是本案被告人王某实施诈骗的惯用伎俩。本案中,被害人小吴的单纯、善良被不法分子所利用,被害人小王过于轻信“男友”,最终导致个人财产蒙受损失。王某以非法占
检察官说法 >>>
有为目的,多次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钱款数额巨大,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构成诈骗罪。
检察官在这里提醒大家, 如今的诈骗套路众多,就如本案中的王某一样,诈骗手法已经达到“千谎百计”的程度,让人防不胜防。 随着“剧本杀”、密室、桌游等新型社交形式的风靡,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圈也不断扩大。 大家在交友过程中一定要谨慎,不要认为诈骗案件离自己很遥远,对于只有几面之缘的陌生人切勿轻信, 即使是有一定熟识度的人,也切莫掉以轻心,涉世未深的年轻女性也要小心提防, 不要落入不法分子的情感陷阱。 涉及钱财交易时,要三思而后行,应当仔细核实身份和事由,留存借条、聊天记录、转账凭据等证据。 一旦意识到自己有可能被骗, 务必第一时间向警方报案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