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心脏和血管逐渐“老化”,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几率也会逐渐增长。其实气候变化也会对心血管产生不小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的血管功能会逐渐减退, 并容易发生动脉血管硬化与形成斑块, 而这正是老年人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最根本原因。
老年人的心脏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如心肌细胞肥大、心脏瓣膜钙化等, 这会导致一些老年人出现活动耐力下降、 活动时胸闷气短等心功能不全表现。 老年人的心脏传导系统也会发生老化, 并会出现如心动过缓、传导阻滞、房颤等心律失常表现。
此外, 不少老年人还合并有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运动减少、血脂异常、胃肠道疾病等,而这些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
目前已进入秋季, 天气渐渐凉爽,昼夜温差变大,人体的外周血管发生收缩、痉挛,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而且在寒冷刺激下人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所以易导致老年人的斑块破裂、 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从而引发急性心血管疾病。因此, 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需要适应气候的变化, 尽量减少晨练等户外活动, 同时减少运动的时间和强度。
为了应对心血管疾病, 老年人应该遵循健康四要素,即戒烟酒、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和心理平衡,其中心理平衡尤为重要。 其次要积极有效控制各种危险因素, 特别是“三高”,注意定期体检、规范合理用药,避免盲目使用各种保健药物或器械治疗。

秋季早晚温差加大 老年人应警惕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