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汇区中心医院药剂科 李金银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高血脂等“三高”的困扰。 高血脂多表现为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异常升高,其中以胆固醇升高居多。除了积极的生活干预如合理的饮食、健康的作息等外,他汀类药物是指南推荐的降脂首选药物。然而长期服用该类药物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全面认识以提高有效性和安全性。
他汀类药物适用于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危症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等患者,可降低心梗、卒中、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合成胆固醇的酶在夜间活性最高,他汀类药物恰恰是通过抑制这种酶的活性发挥降脂功效。短效的如辛伐他汀、 普伐他汀等因半衰期短,晚上服用后半夜时正好达到药物浓度的高峰,便可达到最佳效果。 而对于半衰期长的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早晨和晚上服药,药效并无差别,因此可以在任何时间服用,每天服药时间固定即可。
他汀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有五大类。第一类是对肌肉的影响。其是他汀类药物最易识别同时也是最危险的不良反应, 主要表现为肌痛、肌炎,甚至是横纹肌溶解,通常发生在治疗的8-25周。
第二类是对肝脏的影响。 谷丙转氨酶升高是他汀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多发生在开始用药3个月内,呈现出剂量相关性, 而常规剂量很少出现此类不良反应。
第三类是对肾脏的影响。 如果已经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需关注肌酐变化,横纹肌溶解症多发生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第四类是血糖升高。 研究表明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容易引发新发糖尿病,尤其是患有代谢综合征、肚子大的患者。 如在他汀类药物治疗过程中确诊糖尿病,应减轻体重,必要时服用降糖药。
第五类是神经毒性。 其主要表现为头痛、失眠、抑郁、记忆力减退等。如患者在他汀类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评估,必要时停药观察。
药物和食物对他汀类药物的影响主要与肝脏中代谢的酶有关。药物如华法林、伏立康唑、胺碘酮、阿米替林、 秋水仙碱等均能增加他汀类药物的血药浓度, 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合用时需谨慎并密切监护,如发生肌肉痛等需及时告知医生。
洛伐他汀与食物同服可增加其药效,所以推荐随餐服用。其他他汀类药物基本不受食物的影响, 但是大量饮用西柚汁、 酗酒等则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所以应当避免此类行为。
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肌病患者、孕期哺乳期的女性禁用他汀类药物,而甲状腺功能低下、肾功能异常、有个人和家族性肌病史、 有既往他汀类药物引起肌病史、 有既往肝病史的患者都要在医生指导下慎用他汀类药物。
尽管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体内血脂水平,但是戒烟、限盐、限酒、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增加食物中蔬菜、水果、鱼类、豆类、粗粮及可溶性纤维的摄入,适当减轻体重,增加规律的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依然是改善血脂异常、 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首要措施。

服用他汀类药物应注意
五大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