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何秋生
题图、题字/黄珈玥、相海勇1
几十年如一日, 心里总是装着别人;在一念生一念死的危急关头,一次次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 伤残军人陆志刚用他的鲜血与人生, 对什么是大爱、真爱与博爱作了很好的诠释……
无论东方西方, 无论远古当下,爱与被爱,一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牛年惊蛰之日,笔者驱车33公里来到闵行区梅陇镇中海寰宇居委会一间挂满锦旗,摆满奖状、奖杯、奖章的荣誉室。 今年六十七岁的陆志刚,如今就居住在这个小区并担任小区志愿者服务队海蓝支队的队长。
就像春雷炸醒了一个春天,笔者是被陆志刚先生的感人义举所惊叹而慕名来访的。
一只永远不能伸直的胳膊背后,讲述着一段酸楚而感人的故事
出了外环,从莲花路上行驶四点八公里后,车载导航将笔者导向中海寰宇小区。 军人出身的陆志刚,一米八多的身躯,依旧像当年哨位上的哨兵,早已挺立在了小区门口。 就在见面握手的那一刻,笔者发现陆大哥的右手是伸不直的。 于是,我们的谈话,就从他这只弯曲的胳膊开始……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第一个秋天,十五岁的英俊少年陆志刚从上海卢湾报名参军, 来到了原南京军区炮兵某部。一心立志参军想在部队干出一番事业的他,经过新兵连三个月“魔鬼”般的艰苦打磨和层层筛选,陆志刚被挑选进了侦察连。
年纪不大,个头不小,帅小伙一个。谁说上海兵不能吃苦,这个“兵娃娃”却事事抢在前头。 军人都知道那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士兵”。 班、排、连,各级领导都看好“这是一棵好苗子”。 陆志刚就这样开始每天阳光灿烂地往前奔着……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就在陆志刚踌躇满志在连队干得正欢的时候,来年夏天的一场暴雨,吞噬了陆志刚扎根军营的梦!
有哲人这样说过:“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悟人生”,陆志刚有多少个长夜曾经以泪洗面。 他永远难忘,在那天夜里,暴雨如注,一道道雷电撕碎着一片片夜空。 很快暴雨形成了山洪,向连队的炮弹库冲来。 山下是一个有着几百户百姓的村庄, 如若炮弹箱被洪水冲进老百姓的村庄, 后果不堪设想,必须迅速将其转移至安全处。 陆志刚早被战友们忘掉是个“娃娃兵”,就知道这个大个子新兵腿长手脚快,别人扛一箱,他两手一撸,一手抱一箱。就在炮弹箱仅剩最后一垛的时候,山洪冲过来了。这时陆志刚发现那垛炮弹箱摇摇欲坠,正向那垛炮弹箱前的战友倾倒过来。 为了救战友,陆志刚毫不犹豫地冲过去把战友推开,并向那垛倾覆而来的炮弹箱扑了过去。 说时迟那时快,紧挨陆志刚身后的排长却以更快的速度, 扑到了陆志刚的前面……顷刻间,整垛炮弹箱向他们的身体压来。 排长被彻底压在整垛炮弹箱底下, 而摞在垛中的其中一箱, 重重地砸在了陆志刚的右胳膊上。 两人均被砸晕,随后被立即送进医院进行抢救。 陆志刚救人又被人救,右胳膊粉碎性骨折,留下终身残疾。 而扑在他前面的排长,则伤势过重终身瘫痪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