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平南路“600号”火了而且是“火热哒哒”。
一个员工食堂的内供月饼,一条装着暖色射灯的“600号画廊”;两者叠加,打破以往精神病院总是灰暗呆滞、愁眉苦脸或需要时时提防不可理喻行为的刻板印象;所以,这番“出圈”效应不热也说不过去。
午间, 办公室几位年轻妈妈边刷手机边八卦闲扯,内容几乎都与“600号”相关且有鼻子有眼的传闻, 忽然一位惊呼某部门某人在网上订到有“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字样月饼了,“运道好, 落手快”引来众人啧啧羡慕嫉妒恨;也有人关心“味道咋样? ”
中秋将至, 单位食堂卖月饼没啥稀奇。 关键是“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这几个字, 网上的照片里月饼通体碧绿楚楚动人非常诱惑,但言明“不外供”所以外人奈何不得。 而画廊对公众开放,“线条、颜色和故事‘原生艺术展’”愿看的都能去看看; 几天功夫有几百人参观, 地方不大,也算是络绎不绝吧;有没有慷慨“下单”的就属商业机密了。
“出圈”是当下流行的网络用语。 毫无疑问,“600号”这次是成功出圈。 真应为举办画廊的医生点个赞, 在打针吃药住院等以外,让更多普通的人们关注精神健康,也缓解了对精神疾病的恐惧,更抚慰了那些受伤的精神;包括那些每到饭点在精神病院食堂门前探头探脑的。
甚而现在还 有 将“600号” 和西宝兴路、 提篮桥并列,作为对海派俚语“梗”掌握与否的高级测试题,时不时拿来考考身边各位。但相比和生死、罪罚关联的地名,“宛平南路600号”还稍稍差那么一点;沪上用路名、店号隐喻一些特殊作用的不少,信手拈来还有几个;譬如现在已无影无踪的“淮国旧”、早已旧貌换新颜的虬江路、牛庄路等等。曾经走过路过的已是白发皓首,知晓个中曲折演变过程的必定是在上海滩里“浸泡”好多年的。
站在宛平南路边,600号前车水马龙。无论怎么“火热哒哒”,热终会过去;而总有需要温暖的人。

“600 号”的“出圈”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