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生
车子过闸机时, 收音机正播报新闻“政策利好推动,楼市成交量明显上升”; 刚进小区,远近几幢楼就传来“砰、 砰”“当、当”敲击声;不由想到听人说过:楼市火不火,就看装修师傅忙不忙。
不过,过来人都知道:装修犹如“打场仗”,最难的是砸进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业主方,与装修公司较劲、跟装修工套近乎,为管道、色彩等折腾到筋疲力尽;更不应忘记还有一众“坚守阵地”的老少邻居。
常有这样场景。 单元楼的电梯门开,进来个小伙子,尽管西装领带胸牌齐全,但遮挡不住满脸“新人”的忐忑和青涩;后面是一对十指相缠的帅哥美女,然后是一位脸色深沉的大叔,多半还有个目光犀利的“徐娘”。电梯立刻显得满满当当。“拎得清”的都知道这是长辈首付、 小辈房贷,中介领着“探房”的架势。 如果交易顺利,某日一早楼前会停一辆灰头土脸的皮卡、还有推着空压机、提着冲击钻等家什的几个壮实汉子,电梯、门廊随即铺上塑料地毯和保护板,“某某装潢在此施工,请多包涵”几个字硕大。众人很快就掂到这“包涵”的分量。装修开工的挪位、开槽、钻孔……“咚咚”撞击声如五雷轰顶,“呜呜” 切割声撕心裂肺;在某个瞬间会暂停片刻,随即二次“冲击波”接踵而至。 如此“狂轰乱炸”三、五天,然后是小锤、小凿“叮当”作响的“精准射击”,再后面敷瓷砖、 地砖的第三波,切割机噪音虽不强势但调门尖利、音频极高;而粉刷、油漆、安装饰品……就是小打小闹“湿湿水”了;最后铺地板钉格栅,那钻头仿佛在楼下邻居头上“吱吱”个不停,好在时间不太长。
如此折腾两个月,安宁悄然回归。 忽听到门铃声;开门但见满脸堆笑的那对小年轻, 递过红纸包裹的两个包子两块糕“打扰了、打扰了”,邻居则连声说:没啥没啥,大家都一样。 再过几周或数月又闻敲门声,通常是那位“徐娘”递来一包喜糖“小人结婚了……”, 邻居祝贺也很贴己:恭喜恭喜,这两个月看你瘦很多。
等那对年轻人渐成楼道“熟面孔”了,又见西装领胸牌齐全的小伙, 胸有成竹地带着一对年轻人看房。 大家相逢一笑,心里明白:从新房到新家,中间必然是“装修”;衷心希望:装修不是“一场仗”而是一场与美好的“约会”。
让装修成为一场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