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中学 梁双喜
我一位远方的朋友再次来到上海, 问我魔都现在什么地方最值得看一看、领略一下,我不加思索地回答,徐汇滨江风光旖旎的两岸和夜晚炫酷的“灯火”。
今天的徐汇滨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每天都在化茧成蝶的路上,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
这里也是我从小曾经居住地方,那里有我许许多多的未谙世事, 也有我青少年时代的那一段段难以抹去的尘封记忆。
假日夜晚,我和远道而来的朋友如期而至信步来到徐汇滨江的观景大道, 遥看浦江两岸,华灯璀璨, 与万千星辰交相辉映,把浦江雕饰得犹如一幅壮丽画卷。
西面的炬型海事塔流光溢彩,变幻着华丽,它曾是航运的指引明灯。塔下龙腾大道途经浦江支流上架设的两层拱桥,被多彩的灯火装饰得含蓄、优雅。 踯躅在桥堍内, 江面凉风习习,惬意舒心,四周眺望,迷人的夜晚景色,更让人流连忘返。
东边的卢浦大桥, 盏盏灯火镶嵌在桥身,簇簇地闪烁,仿佛就像一架树琴,汽车经过时犹如五线谱上音符,跳动着新时代不朽的英雄乐章。
两岸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风格迥异,错落有致,在灯光的照射下勾勒出万千风姿,多种轮廓,令人炫眼耀目。望着波光粼粼的江水,一瞬间思绪随着江水波涌来到56年前的昔日……
那个年代,家中唯一的电器,就是一盞25瓦的白炽灯,夜晚同时供两个房间使用。 到了炎炎夏日,危棚简屋,家庭成员多,一到夜晚,热得难熬,我避开铁路货运南站门卫的视线, 一溜烟地小跑来到江边。 江面上凉风徐徐吹来,顿感煞是凉爽。
隔江眺望着对面漆黑的上海第三钢铁厂废渣堆积的“垃圾山”,一片漆黑,万籁俱寂,高高的“垃圾山”深沉的让你无法看透。 曾经的上海第三钢铁厂随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腾笼换鸟”,成了世博展览馆,沿江区域如今已蜕变为一处广受欢迎的公共休闲空间———上海世博文化公园。
离它旁百米来不远处, 是一片片农田,远远望去,依稀看到拱型的毛草屋有微弱如豆的灯火忽明忽暗地摇曳着。 远处看家狗的几声吠叫, 打破漆黑、宁静的夜晚,更显浦东地区旷野与苍凉。
这时江中的一艘小火轮,拖着十几节铁驳船,突,突,突地驶来,每一节船的桅杆上悬挂着一盏煤油灯,犹如一条银蛇,在江中蜿蜒游弋着。
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度夏,转眼入秋天气逐渐凉爽了,暂时告别了江边度夏情结, 一到夜晚,晚饭过后,昏暗灯光下,再次捧起了六、七十年代曾经给年青人带来乐趣,风靡一阵子的由作家姚雪垠创作的小说。
抚今追昔,浦江波涛正以她那不变的韵律,万物循生,不断谱写着徐汇滨江8.4公里江岸的壮丽诗篇。
曾经的铁路南站西面北票煤碳专用码头, 工业遗址上的煤漏斗与现代元素设计相结合, 独具匠心, 筑就了“龙美术馆”。油罐艺术中心,龙华机场储存航空油大型器物———油罐, 华丽转身,改造而成的艺术空间,赋予了它更多功能, 将构成中华文明特有的精神符号———图腾一一在这里展示。 西岸美术馆,百年上海水泥厂的原址,国际级艺术展览亲睐的江畔地标, 江景与建筑,旧船坞延伸的亲水平台,已成游览浦江两岸的专用码头。 水泥筒仓———云梦天台,精典设计、匠心独运不仅将遗址焕发出新的容貌映帘在人们眼中, 这也是西岸梦中心成了当代文艺青年及旅游爱好者沉浸式触碰梦幻世界的不二的选择。
徐汇滨江源,己成了上海吃、住、游、商、学、展、研最具活力、最为靓丽、最具有钟灵毓秀, 腾蛟起凤的一块风水宝地。

2025-07-21 总第1839期
上一期下一期
走近徐汇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