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记者 王薇 图/资料
从一名退休“全职太太”到“2023年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徐汇区侨联副主席、康健街道侨联主席戚伯意以“侨”为“桥”,全心投入侨务工作,从基层街道出发,走进长三角,走上了国际舞台。
以侨为桥,招商引资
作为一个侨务大区,徐汇区归侨侨眷众多,侨界高级知识分子聚集。如何用好这些丰富的侨务资源,在侨界人士和城区发展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这是戚伯意一直关注的问题。
从美国读博归来的刘猛, 回国创业初期还“不大适应”,是戚伯意向他热情介绍了徐汇这片创新创业热土,并诚心邀请他的企业加入徐汇。 最终, 刘猛的教育科技公司成功落地徐汇康健, 他本人也加入了侨联事业。在康健街道“新侨驿站”,和一群经历相似的小伙伴们一起做志同道合的事情, 刘猛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和快乐。 这两年, 他将另一家人工智能相关公司的注册地也选在了徐汇。
与刘猛一样,受戚伯意介绍邀请,卢奕帆也将自己的一家文化公司迁到了徐汇。“戚主席是一个很有个人魅力的人,而且徐汇文化产业发达,加入这里的侨联朋友圈对我的事业也很有帮助。 ”谈及公司迁址,卢奕帆笑言。
在区委统战部、康健街道党工委指导支持下,全市首家以个人名义命名工作室———基层侨联创新实践戚伯意工作室于2020年正式揭牌。 成立以来, 工作室积极促进“新侨驿站” 与康健街道营商办、 商会对接,为新侨人士搭建商业合作和发展平台……目前,已有多位新侨理事公司落户康健。
以侨为桥,汇聚力量
带领康健“新侨驿站”携手东航侨联在上海小红书科技有限公司举办活动; 携手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私募股份研究院产投班, 共赴徐汇企业米哈游参加走访活动……除了招商引资“引进来”, 戚伯意带领团队还积极“走出去”。 在她的牵线搭桥下,徐汇侨联先后与东航侨联、临江新区、上海师大侨联等单位结对, 开创出了基层侨联工作的新模式。
同时, 对于即将踏出国门的留学生群体, 戚伯意也十分关注他们的成长。2023年8月,在市华侨事务中心和区侨联指导下, 徐汇区基层创新实践戚伯意工作室康健街道“新侨驿站”举办了首期“侨首期盼”活动。
从留学经验分享到归国如何创业,活动内容充实,干货满满,收获了大量留学生积极响应和关注, 第二期活动也于2024年1月举行。
以侨为桥,传播文化
在招商引资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 戚伯意及其团队始终不忘发挥领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对外积极传播中国声音。
从参加“联合国第63届世界妇女地位代表大会”开幕式,实现基层侨联做海外联谊工作的零的突破,到带领侨联汉舞队赴日本参加大阪“中华文化之夜”活动,表演汉舞,戚伯意始终不忘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对内不忘完善自身发展。
同时,康健侨联积极融入长三角发展,先后到常熟、扬州、南京等地,开展侨文化交流,挖掘新侨源,开拓新渠道。
在侨联和“新侨驿站”“侨之家”三驾马车拉动下,结合新成立的工作室,戚伯意及其团队积极落实侨联关爱制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以“党建+统战+营商” 的工作模式,为区域侨联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今后我还是想在深耕侨联工作的基础上,走出长三角,看看人家的‘侨’是怎么做,同时寻找更多商机,为我们徐汇乃至上海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谈及未来,戚伯意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