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孟侯
有句俗话道:站着说话不腰疼。我总有疑问,站着说话果真不腰疼?以下场景我们都能看到: 大商厦内几十家服饰店的营业员, 从来没有屁股沾凳子的时候,顾客走过立刻招呼“欢迎光临”,顾客进店就要迎上去不停地介绍这推荐那,一天说到晚,一天站到晚,下班了,腰腿那个疼哟,脚都是肿的。
还有交通警察, 天天站在十字路口,不停地指挥交通,不停地跟违法犯规的驾驶员和行人说话,或解释,或劝告,或罚款;还要和队长及时步话机沟通。 下班回到家,腰疼得都不想说话。
窃以为站着说话肯定是腰疼的,只有“坐”着说话才不腰疼,不妨举两个例子———
某山村常有野狼出没, 袭击山民家的牛和羊,并且对山民虎视眈眈。山民反映到村里乡里, 要组织起来用猎枪打狼,不是有首歌唱道:若是那财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乡长赶紧出来劝阻: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能随便猎杀。上个世纪,由于狼要吃家畜,结果被人大量捕杀,导致有些狼种灭绝了。
我觉得乡长真是“坐”着说话不腰疼,狼是保护动物,难道人就不是保护“动物”? 倘若野狼经常光顾乡长家的围栏,隔几天就吃掉一只羊,吃羊比养羊的速度还快,乡长有何感想?乡长不要坐视不救(请注意这个成语里有“坐视”两个字,就是坐着看的意思),乡长可以想想办法把狼吓跑, 高科技手段多的是:激光、声频、远红外、图像……
再说一个例子: 今年4月开始,成都市龙泉驿区的池塘里癞蛤蟆呱呱呱!哇哇哇!叫声震耳,周围居民夜不能寐,大家纷纷投诉,建议把池塘填平!
造房子建小区的人说:你们怎么能投诉癞蛤蟆呢? 癞蛤蟆是吃害虫的农业卫士,是人的好朋友,不允许捕捉的,更不允许填埋。我国《噪声防治法》所说的噪声,是指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癞蛤蟆的叫声不是噪声。 有癞蛤蟆出现恰恰说明这个小区生态环境十分好,不是有句诗叫“听取蛙声一片”吗?这蛙声好听哟!
我觉得这些管理人员说的也许没错,但是“坐”着说话不腰疼,你不妨亲自到龙泉驿区去住一阵子,就会知道整夜整夜无法入睡是什么滋味。有了问题要解决问题, 不要说风凉话。比如,搬迁池塘行不行?把部分癞蛤蟆送到农田里去行不行? 高架桥上车流日夜不息,噪声不绝于耳,交通部门就在高架桥路过居民区的地方装上挡声板,把噪声往上引———这就在想办法。
还是多为老百姓着想,不要“坐”着说话不腰疼。

站着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