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鲁光
孩提时,离家不远的建国路上有一家50×25的标准型游泳池,暑假,邀朋引伴泡在水池里,踮着脚不敢往深水池蹭, 这样老学不会。 我哥急了,有一次趁我不注意,一下子将我推进了深水池,我扑登扑登,呛了几口水,惊恐之余蹬腿踩水,让头颅浮在水上,多来几下,竟也学会了踩水和蛙泳。 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毛主席畅游长江的巨幅照片在《人民日报》刊出后,民间引来一阵到大江大河里去游泳的热潮。 那年我在向明中学就读, 学校建有一个10×25方圆的游泳池。 上海市教委响应领袖号召,组织各校师生横渡黄浦江的活动。 为此,我当仁不让地报了名,校方看到这么多学生报名, 很是欣慰,即刻让体育老师组织测试报名学生的泳技及耐力,过关了才行。
那时黄浦江,人还是可以在水里游的。 不过,一般采用仰头蛙式,这样呛水的机会就少很多。 主办方把横渡黄浦江特意安排在毛主席畅游长江两周年纪念日那天举行,记得那天很闹猛,下水处挂起了横幅,横幅写道“横渡黄浦江,锻炼铁身板”等等。 沿途间隔还插起了小红旗,扩音喇叭朗诵着毛主席的词《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那时一个学校一个方块,先由摆渡船摆渡到浦东陆家嘴,再按方块下水,下水后,经常要叫前、后方同学的名字,惟恐有丝毫散失。 最紧张当属体育黄老师、张老师, 两位老师一个在前领队;一个在后压阵。 黄浦江也就百来米宽,在江里游泳浮力大,浪头也大且频繁,人浮在水面,即使手不使劲划,顺着潮汐浮也行。 记得没游多久就上到对岸了。 起身上岸之际,我第一次有了征服自然那种凛然之气!
后来,我当兵了。 部队开展军事训练,要搞武装泅渡黄河。很快换上武装泅渡的橄榄绿,裤脚挽起,黄河的水有一人多深, 只是水流会比较急,我就是凭着横渡浦江的底子,泅渡时用一根粗尼龙绳拴着两头,人泅渡时如果遭水流冲击, 可以扶一下绳子,但我们基本不扶,雄赳赳地横渡了黄河。至今回忆起来,学会游泳为我的人生添亮增色不少,特别是先后征服过黄浦江与黄河的经历让我自豪不已。 大江大河也不可怕, 不经过大江大河锻炼的人,是很难成为人生的赢家。 为此,激情难抑,填《减字木兰花》词一首励志:“温升暑始/领袖一呼游泳起/勤练蛙姿/雨骤风狂何畏迟/天舒地美/蹬腿侧身休露趾/横渡江兮/大浪随吾畅意驰。 ”

那年横渡黄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