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几, 看到播放孙道临导演的刑警803电视连续剧《大都会擒魔》后,我拉着杂志社美编小丁一起上门采访了孙道临。一阵寒暄后,我对孙道临说:“请来了一位浙江美院毕业的画家,为你画像。”孙道临摇头拒绝, 美编取出他给我画的素描后,孙道临懂画,感觉功底不错,点头默认了。
于是,我采访,美编画像,同时进行。
我纳闷地问:“孙老师,你一向从事高雅艺术, 怎么也凑热闹拍起了警匪通俗片? ”
孙道临爽朗地笑了起来:“什么高雅通俗, 其实艺术的高雅与通俗不在于题材,而在于如何去表现。拿侦探处来说,也有雅俗共赏的好片子,如电视剧《神探亨特》《老干探》和电影《本能》等等,还是很有艺术性的。 至于我为什么会拍侦探片,并非赶时髦凑热闹,主要是我个人很喜欢这类题材。 我从小就爱看《福尔摩斯探案集》等破案的故事,而且许多观众也很爱看这类题材的影视。到刑侦处和区刑侦队深入采访后,才渐渐发现中国刑警与国外警察大相径庭。他们虽没有外国警察那么自由浪漫,但非常可爱感人。 于是我就从中国刑警的实际出发,不去追求眼花缭乱的打斗动作,以及男欢女爱的刺激,而是努力塑造他们的艰苦性、 机智性和人情味。
孙道临搂了一下稀稀的白发,条清缕晰地谈起了对中国刑警的感受和拍片的几点体会。他在拍片中感受最深的是刑警的艰苦性和献身精神。他们破案时不能像神探亨特那般神通广大,警车乱飞,动辄拔枪,没这么浪漫潇洒。 他们办公条件很差,大多数还骑自行车,办公室很拥挤,多人用一架电话机,为了破案,没日没夜地四处奔波, 经常千里迢迢去调查追踪,老顾不了家。我们在采访中还得知有的刑警家属在闹离婚,刑警不但身体疲惫,还要承受精神压力,这职业很神圣,很艰苦,还有生命危险。
此外,他感受深的还有国外刑警破案多靠先进技术和逻辑推理, 而中国的刑警破案主要是靠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然后再综合推进,群众的支持是破案的法宝,这一条是关键。 当然,现在社会发展了,智能性犯罪不断增多,尤其是大都市,刑警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拓宽知识面。 比如电脑、英语、 摄影等等现代化技能。 所以他在拍片时,更注意塑造新一代刑警的形象。 不过,社会再发达,技术再先进,依靠群众这一方法万不可丢,这是中国的特色和绝招。
他感受深的还有国外的侦探片把英雄主义推到极端,多表现孤胆英雄,不守纪律随心所欲,而中国的刑警则强调整体组织性纪律性。强调发挥集体的知慧。你看外国影片演的那些侦探,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甚至还与嫌疑妇女上床。 那样拍虽然很吸引人,也挖掘了人性方面的本能及善与恶等深层次的问题。但这不符合中国的实情,不能那样拍。 他在拍片时注重集体的行动智慧,塑造的一个由5人组成的整体形象,老中青3男2女。他们拍摄时,既注意表现老刑警的丰富经验、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注重塑造新一代刑警的现代风采。 几个大学毕业生,富有朝气,机灵活泼,素质好,有文化,懂英语,会驾车,雏凤清于老凤声。电视剧播出后受到了全国观众的欢迎。所以还打算继续拍下去, 拍出中国神探亨特的特色来,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刑警的神采。
采访毕,美编画像亦完成。 孙道临见素描肖像后,颇为满意。 杂志刊登文章和肖像画后,我特意多寄了几本杂志。
几年后,看到孙道临出版了散文随笔集《走进阳光》,特意购买了一本,看书后是才明白他缘何多才多艺, 且造诣颇深。原来他的祖籍是浙江嘉善的名门望族,其父13岁考上秀才, 是从比利时官费留学归来的高材生,任交通部工程师。 家里藏书多多,他从小喜欢看书,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古文观止》,背过唐诗宋词,学过书法绘画;读燕京大学哲学系时,写过诗歌和小说,对英语下过苦功夫,翻译过英语剧本,并演过话剧《雷雨》等;在上海剧社当编剧和演员时,跟随俄罗斯老师学过钢琴唱歌。
多年后, 又看了孙道临近80岁高龄导演的《詹天佑》,观后感慨万千,为他的艺术之树常青而欣慰。
2007年初, 见到报纸上报道孙道临老家嘉善建立了孙道临电影艺术纪念馆,他坐着轮椅前往参加了开馆仪式,没想到年底又传来孙道临溘然逝世的消息,颇为惊讶,更为之惋惜,虽享年86岁,但其艺术形象永远活在观众的心底。 (全文完)

高贵儒雅的孙道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