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宗河 图/资料
1月15日,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倒计时20天纪念日,2月4日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必将星光璀璨。这一天,“从东京到北京” 徐汇区奥运选手纪念品捐赠暨徐汇冰雪十周年纪念活动在徐汇滨江举行。2020东京奥运会跳水冠军陈芋汐、蹦床世锦赛四冠王高磊, 作为上海徐汇培养的夏季奥运健儿代表,向征战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上海、中国健儿送上祝福。
北京2022年冬奥会脚步临近, 徐汇区培养输送的上海小囡,将继续追逐梦想。 曾是田径跨栏名师孙海平女徒弟的应清,2015年通过“跨界跨项选材”,成为冬季运动雪车项目运动员, 有望代表中国出战冬奥会雪车赛事;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的教练员王珏,则将担任冬奥会冰壶项目比赛的执场裁判。
作为申城第一个开展冰雪项目的中心城区,徐汇区普及冰雪运动“十年磨一剑”,是上海落实“北冰南展”战略的一个缩影、一个标杆。 这十年,徐汇区到底克服北冰“难”展的障碍、真正让更多人参与冬季运动,又如何打造上海冰雪运动“桥头堡”?
白手起家田径场变身冰壶馆
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一片冰壶运动专业场地,坐落于华泾路位育路上的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内。入选本届冬奥会冰壶项目裁判名单的上海裁判王珏,每周都在这里的专业赛道上,为学生传授冰壶运动的知识技能。
王珏将担任北京冬奥会冰壶项目裁判。
时间指针,拨回2012年,这里还只是区少体校的一个室内田径场。“当时,没有训练场地硬件,没有教练队伍,我们就发扬体育人没有条件哪怕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率先在上海启动冰壶项目的引进落地,冰壶队梯队争取放在徐汇。 ”时任徐汇区体育局局长的李明毅表示,“当时没有现成经验借鉴, 只能自己摸索,从零开始。 ”
落实“北冰南展”战略,缺冰少雪的南方城市上海,第一次正式引进冰壶、冰球、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四个冰雪项目,徐汇区南洋中学参与上海冰壶队的梯队布局,徐汇冰壶队正式竖旗。 没有自己的专业训练场,徐汇冰壶队的小运动员们,一开始只能“长途跋涉”到松江大学城的场地训练。
2016年3月, 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冰壶馆改建完成并投入使用,冰雪运动普及和人才培育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前上海市冰壶协会副会长陈铫表示:“在市、区两级政府职
能部门的支持下, 大家一起把区少体校
的田径场,改造成上海目前基本符
合冰壶国际比赛要求的唯一
场地,开创冰上项目先河。 ”
有了场地,冰壶运动开展有了坚实基础,徐汇冰雪运动开展也上演“十年磨一剑”。仅以冰壶项目为例,在诸多冰壶基层教练的共同努力下,徐汇青少年冰壶队已有50多人, 每年还有1000多人参与冰壶项目体验学习。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获评上海市冰壶项目精英基地, 为培养青少年冰壶运动技能、挖掘冰壶项目后备人才,提供更多机遇。
体教结合,上冰雪从娃娃抓起
滑行,旋转,挥杆,防守……在上海中学修葺一新的中兴楼,地下一层有着全校最冷也是最“热”的地方———2021年9月,一座崭新的冰场在此落成,开创上海学校拥有专属专业冰场的先河。
上海中学党委书记、 副校长王辉介绍,学校响应“北冰南展”战略,布局建设了一个体量并不太大的冰场,“短短一个学期,参与滑冰课程的学生就达到8000人次。 学校的想法很简单,第一是丰富体育课程,第二是想让更多南方孩子享受北方孩子体验到的冰雪运动激情,接下来希望进一步辐射更多学生人群”。
每一位冰雪运动参与者,都是中国冰雪运动大潮奔涌的一朵浪花。竞技体育的基础是大众体育,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运动普及。 在上海,市教委、市体育局布局39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57所上海市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32所全国青少年冰雪特色学校。 过去十年,徐汇区全面普及推广冰雪项目,积极推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众多学校师生体验参与冰雪运动。 在活动现场,上海中学、位育中学、徐汇中学等13所学校,获颁徐汇区冰雪项目特色学校牌匾。
上海市冰雪协会会长严家栋介绍:“2021年上海全年参与各类冰雪运动的学生、青少年、市民已达到280万人次, 在申城形成了一道亮丽的冰雪运动风景线。徐汇作为一片热土,对上海冰雪运动的普及推广做出巨大贡献。 ”
徐汇区体育局党组书记林福东认为:“各方支持、市区联动、体教结合,是徐汇冰雪项目发展的关键,开拓创新、敢为人先、坚持不懈, 是徐汇冰雪项目发展的品质。这十年,是一个薪火传递的过程,希望下一个十年,我们能带动更多大朋友、 小朋友一起参与冰雪运动, 甚至未来培养出冬季奥运会冠军。 ”
北京冬奥徐汇夏奥健儿祝福
2020东京奥运会, 上海体育健儿代表国家出征,收获5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取得历史最佳成绩,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圆满完成参赛任务作出积极贡献。 其中,徐汇区培养输送的优秀运动员陈芋汐、高磊、罗帅、黄开凤、邵婷和王思雨等6人踏上夏季奥运会赛场,创下徐汇区奥运参赛人数最高纪录。
奥运冠军陈芋汐的父母,向徐汇档案馆捐献了女儿东京奥运夺冠的训练服、第一次成为跳水世界冠军时身穿的泳衣等珍贵物品。
北京冬奥会倒计时20天之际,2020东京奥运会跳水冠军陈芋汐、四夺蹦床世锦赛冠军的高磊, 代表徐汇健儿为北京冬奥会送上祝福。“祝福北京2022年冬奥会圆满成功,祝愿中国健儿敢打敢拼、夺得佳绩。我相信,不管是夏季还是冬季奥运会,代表中国站上奥运会领奖台,代表中国升国旗、奏国歌,是我们千千万万中国体育健儿始终不变的人生梦想。 ”陈芋汐在特别致谢信中表示。
“能上奥运会,其实都挺不容易! ”高磊刚开口,就有些哽咽。受到伤病困扰,高磊已经退役,如今担任上海蹦床队教练。东京奥运会前,他玩命训练,只为冲击奥运冠军的梦想,但大赛前一个月腰部老伤复发,带伤作战的他最终止步预赛。“我的心里确实留下遗憾,但自己并不后悔。 20多年的体育生涯,让我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碰到困难不退缩,我会迎难而上。 我分享自己的体育经历,希望能让新生代的中国运动员进一步领悟体育精神,祝福他们在北京冬奥会取得比我更好的成绩! ”
徐汇奥运健儿高磊分享他眼里的体育精神、奥林匹克精神,并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送上祝福。
2月4日, 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点燃圣火。不出意外,徐汇区输送的运动员应清、裁判员王珏,将出现在冬奥赛场。王珏透露,她计划1月底前往北京,“我的名字后面是中国,是中国国旗,我们作为冬奥会裁判,要保证比赛公正、精彩、有序,希望自己能发挥出最好水平”。
上海市冰雪协会会长严家栋介绍,徐汇培养的应清目前是中国女子雪车集训队队员,世界排名国内最高,只要她回国后通过选拔赛,就有希望出现在北京冬奥会的舞台上。 原上海市体育局巡视员郭蓓认为,徐汇体育开展冰雪运动,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敢者, 在上海推广普及冰雪运动,是建设体育强国、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必不可缺的一环,也惠及民生;徐汇普及冰雪运动,有着前瞻眼
光和科学规划,这次北京冬奥会,能有
徐汇自己培养的运动员、 裁判员
亮相,是很不容易的;具体推广方面,坚持以点带面,先冰壶、再冰球、滑雪等更多项目、更多学校全面推开,这对传播冰雪文化也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