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相信大家的朋友圈都被疾控人员辛苦的身影刷屏了。 24小时待命、与时间赛跑、疫情防控中的每一个“你”都让人破防,许多市民看到疾控人的默默付出,纷纷表达敬意,其实,这样的基层防疫人员遍布徐汇的各个社区,守护着我们的家园。
筅 文/记者 汪晓 柴斌 图/资料始终奋战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
1月14日凌晨4点,徐家汇街道的社区工作者马晓燕接到通知,她所管理的小区内出现了疫情密接人员情况,整栋楼需要进行封楼管控,4点30左右, 马晓燕和同事火速赶到小区楼下,和社区民警以及物业人员一起在现场做好居民的解释和安抚工作。“排查过程中难免遇到情绪激动的居民,我们予以充分理解,也会向他们耐心讲解抗疫的重要性及疫情的严峻性,鼓励大家理性面对当前疫情,积极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做好疫情期间的防控工作,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 ”马晓燕告诉记者。
经过排查, 整栋楼内年龄80岁以上的居民有6人,年龄最大的一位老人已97岁高龄, 年龄最小的居民只有4岁。 年龄跨度如此之大,也要求社区工作者拥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为社区居民做好疫情管控下的各项服务工作。“封楼之后我们在楼道内张贴了通知,从早上5点钟开始,我们对楼内的居民进行信息登记和排查, 在10点左右将楼内的居民信息排查完毕,与此同时我们将信息实时上报给卫健部门,随后医务人员来到,开始做第一轮的核酸检测工作。 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居民们基本上非常配合,他们也知道我们的工作很辛苦,对我们的工作也是非常支持和理解的。第一天很平稳地度过了。”马晓燕告诉记者。
1月15日上午,第二次核酸结果出来了,楼栋内的居民们先后经过2次核酸检测, 结果均为阴性。下午4时,整栋楼解除了封控。“在解除封控后,徐家汇街道立即派驻疫苗接种小分队进入社区,为居民提供上门接种服务。 在这期间真的非常感谢封控期间广大居民对我们社区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如今虽然解除封控,但社区仍将配合各相关部门,继续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坚决阻断疫情传播渠道。 ”
马晓燕表示,后续社区将积极配合各相关部门,本着“解除隔离不解除管控”的原则,继续对楼栋居民实施每日健康监控和出入测温、登记等监控管理,进一步加强垃圾清运、环境卫生管理和重点区域消杀工作,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的公众宣传、普及和疫情危机心理干预与应急知识宣传。
“经过这次实战经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心里也更有底气了,遇到突发情况的全过程我们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在我们身边有社区志愿者、楼组长、社区党员充分发挥他们在社区的作用,在我们的身后还有街道和区里给我们做支撑,有了大家的同心协力,我们才能把这场无声的社区防疫保卫战打赢打好! ”马晓燕激动地说。
1月16日,小区解封后的第二天,马晓燕继续投入到了新冠疫苗接种的日常宣传工作当中,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 马晓燕充分发挥“螺丝钉”的作用,在此次疫情大考中没有退缩,更没有懈怠,勇于担当、坚韧不拔,始终奋战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以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让居民多点温暖、多点安全感
龙华街道在排查时发现核酸检测异常对象,及时对涉事小区进行封控管理, 全力发动机关干部、居民区社工、党员志愿者等组建工作组。
龙华街道第一时间成立临时指挥部,抽调优秀机关公务员和事业社工,由分管领导带队,组成十人小组进驻涉事小区, 另有30余名工作人员在街道临时指挥部统一安排下在小区外协调应对各类情况。 从1月13日上午到1月16日上午小区解封,近50位一线工作人员几个昼夜几乎是不眠不休,做好各项防疫工作。有的挨家挨户上门做好信息排查工作,有的做好人员信息比对工作,有的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做好小区居民全员核酸检测各项服务工作。 封控区内他们舍弃家人,连续战斗在第一线,在大冬天的晚上忙出一身汗水,没时间喝一口水,实在太累了就在椅子上眯一会、喘口气,接下来继续加油干,只为让居民多点温暖、多点安全感。
有的居民需要外出配药,工作人员认真记录下药品名称、 数量,带上居民的医保卡交由社区医院配药,再将药品送进小区。 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小孩突然发烧的,也有居民需要去医院做血液透析治疗的,凡是遇到居民需要紧急就医的,工作人员都第一时间通知社区医院拨打120, 由闭环管控的救护车前来送居民就医。 还有为居民送餐、取快递等等,居民生活的点点滴滴,只要有需求,街道工作人员都会做好协调沟通工作,想尽办法减轻居民生活的不便。
封控区外,街道工作人员也忙着后勤及外围区域的排摸,不少人凌晨两三点到家,一早又回到工作岗位上,或是直接在办公室将就一晚,第二天一早继续投入到防疫工作中。 与此同时,街道的疫苗接种点依然一刻不停地运作着,小区封控结束前为了构筑防疫屏障,也设点疫苗接种,工作人员称为“两线作战”, 可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精神丝毫没有懈怠。
1月16日中午,涉事小区终于解封,居民喜笑颜开,恢复了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