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姚丽敏
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 早在开学前夕, 徐汇各学校就根据自身特色和条件对落实“双减”工作要求进行了细化。9月1日,首日放学,记者来到位于徐汇西南的上海小学,实地探访“双减”下放学后的校园变化。
三点半左右,记者到达上海小学时,恰逢学校第一批学生准备放学,只见校门口已经有家长在等候。 目前学校第一批放学的多为一二年级学生。 在这段时间里, 老师会按照年级让学生在校门口等候家长。
上海小学有着1800多名学生且仅有一个校区, 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错峰放学,再加上课后服务时间以“家长需求”的灵活性为主,使得学校的放学成了棘手的难题。 为此,学校准备了4套方案应对不同人数的放学负荷。 每一批放学时候人数的多少决定了学校这一批放学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上海小学校长毛坚琼介绍,第一种就是放学人数是不多的情况下,采用的就是学生在校门口等候家长,分批接走的方式;第二种放学方式则是在放学时学生人数超负荷的情况下,学校会请班主任老师按班级到马路对面去接那些在等候区域等候的家长,在这个班级的学生出来后,把这个班级的家长引导过来,把孩子接走,这也是上海小学特有的家长迁徙式的放学方式;第三种方式是让小朋友们在学校大门口采用一种转盘式的方式,慢慢的接近门口, 家长看到了就把孩子接走, 通过这样的引导避免造成踩踏和拥挤;最后一种则是针对17∶30-18∶00的延时服务,“家长来了可以和学校的门卫联系, 门卫通过对讲机和当天负责延时服务的老师确认学生信息后,家长就可以将孩子接走,能做到随叫随走。 ”
随着下课铃响,课后服务的时间也正式开始了。 按照“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原则,上海新学期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将推行“5+2”模式,即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时,结束时间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 为了落实教育部和本市义务教育“双减”工作要求,上海小学就学生课后服务相关举措动足了脑筋,发挥了全体教师的智慧,确保工作的实施。
目前,每位家长能从课程计划内的课程结束后,选择三个主要时间段安排课后服务,最晚可延长到18∶00,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学校取消申请和审核环节,家长可“以天为单位”按需预约,老师和学校及时响应,提供灵活的课后服务。
早在开学前,上海小学的学生家长们就收到了一份课后服务的意见征询单,家长会将常规的情况进行填写,根据学校设定的时间段,确定这个学期大致的接送时间,“但是我们也知道家长有的时候会有这样那样的特殊情况的,只要他提前一天通过微信的方式给我们老师报备,告诉老师明天可能会提早一批或者是延晚一批,那老师就会按照家长的需求逐个做好备注。 ”毛坚琼告诉记者,目前有八成以上的家长选择参加课后服务。
根据“双减”要求,新学期,上海将分类控制作业总量,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五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 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做到“小学书面作业不出校门、 初中疑难作业不带回家”。 教室里, 课后服务的老师们正在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自习课,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差补缺辅导和答疑。 陆瑞骅是学校的美术老师,她当天需要负责三6班的课后服务, 她告诉记者,等到所有家长接完孩子,估计要将近18点,考虑到老师的加班时间,学校也非常人性化,提出了进行课后服务的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课表安排,适当实行弹性制的工作时间,“比如我明天一二节没有课,那我可以稍微晚到一点,让自己可以调整下作息,得到充分休息。 ”
记者了解到, 除了安心作业时间外,近期学校还将推出开心活动时间,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进行设置,促进每一个孩子“全面+特长”的发展。上海小学教务处黄晓芳老师介绍,后期学校在课后服务中还会开设330的社团活动,“这个社团活动有很多的选择,比如说科技的、艺术的、 体育的等等, 大概会有将近20个社团,希望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加丰富多彩的选择,让他们的课后生活更加丰富起来。”
“以天为单位”按需预约
“双减”下的课后服务时间“很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