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文菁
本报讯 8月28日下午, 著名余派老生、国家一级演员傅希如携上海京剧院青年演员做客“梧桐名家汇”,为社区居民和戏迷们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分享。
傅希如生于一个京剧琴师家庭。 勤奋的父亲8小时在家练琴, 偶然间他在吃饭时拿起两根筷子学着父亲拉琴,就被认为是喜欢京胡, 从此开始了跟父亲学琴的日子。 后来他在考戏校时同时收到了北京、上海、山东三个地方的录取通知,傅希如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上海。
1992年,11岁的傅希如来上海学戏,自此与徐汇结缘。傅希如说自己特别幸运,一路遇到的都是名家与明师,而自己的刻苦也让老师们认为是可造之材,所以一直给自己加小灶。 虽然没有正式拜师过, 但是老师们在不同艺术阶段给了自己不同的帮助。
在分享中, 傅希如的导赏有说有“演”。 上海京剧院青年演员王维佳带来的梅派名段《贵妃醉酒》,郝杰和刘潇带来的《三岔口》,国家一级演奏员、琴师周晓铭一人分饰三角带来的自拉自唱《沙家浜智斗》将现场气氛带入了高潮,观众得以在导赏聆听的同时一秒“入戏”。
“很多人认为京剧深奥、难懂、晦涩、古老,并且离我们很远,结果一接触发现不是那样的。”傅希如说,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作为一名京剧演员,一定要尽可能让大家都能接触到京剧。
在说到京剧的“规矩”和“创新”时,傅希如表示,规矩、规范、法则是用来捆绑演员的,但是在“一定之规”里面还有很多空间, 所以才会有这么多流派且精彩纷呈,每一个流派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发挥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