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天南地北地瞎逛,此刻来到川陕边境的一个五线城市,商洛。在各种小吃摊前兜兜转转, 同时也被周遭的当地方言吸引了注意力。虽是半懂不懂,但也在努力与小摊贩们沟通着, 想把已经便宜得不能再便宜的商品往下压压价,不是为了那几毛钱的计较, 而是真喜欢跟当地人有这种的语言上的碰擦。
这次的川陕行, 给我一个强烈的感觉, 就是那里的老百姓极其珍视自己的方言。任你如何去挑逗,希望他们来上几句“川普”或是“陕普”,对不起,没人理你这个茬,你说你的普通话,他说他的本地话,你听不懂,那是你活该,那些小商贩宁可不做你这笔买卖, 也绝不放弃他说方言的自由和自在。
方言在中国是个最普遍的现象,各地有各地方言,不仅语音语调有差异,语法用词也完全不同。 许多方言的表现力是普通话不具备的,表达之生动,表述之深刻,各家方言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笈,它构成了中华语言文化的宝库。
可惜,在普通话普及的今天,方言在悄然无声地消逝, 其速度超出我们的想象。 闲暇时, 常和各地的朋友们探讨方言,发现保护方言迫在眉睫。由于各地人员的流动, 普通话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广, 几乎所有商业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都在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交流, 让方言 退居二线。 直接的影响是目前上学的孩子们已处于方言能听不能讲或不愿讲的地步, 这样的后果是方言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消失。
无奈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