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勘是著名报人,原《新民晚报》社长赵超构先生的大儿子,我们左邻右舍都亲切地称呼他“大阿哥”。这次听闻我牵头组织瑞康里老邻居欢聚于桂林公园,大阿哥来电邀我和家人去他位于徐汇区吴兴路寓所叙旧。一晃眼,大阿哥八十有三,因为坊间流传不少他父亲和毛泽东主席交往的多种版本,趁这个难得的机会,我请教了大阿哥。
在毛主席和新闻界人士交往中,赵超构先生无疑“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典范。大阿哥回忆说, 父亲当年作为国统区重庆《新民报》的记者,1944年有幸随中外记者团赴延安采访。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毛泽东及其领导下的解放区。他采写的生动记述解放区军民生活的《延安一月》,不仅在当时连载时引起轰动, 而且传诵至今,被誉为中国人写的《西行漫记》,令读者争相捧读而洛阳纸贵。
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8月28日,毛主席到重庆谈判,赵超构受到过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见。在重庆郊外十八集团军办事处,毛泽东又单独会见了赵超构,晤谈甚欢的谈话从上午九时直至晚饭以后。大阿哥告诉我,现在报刊不少回忆文章引用“赵先生,你的名字叫超构,你比你们那个宋高宗(赵构)高明多了”。 就是源于毛泽东一见到赵超构开门见山的玩笑话。
大阿哥还告诉我,父亲生前对毛泽东谈吐幽默风趣,知识渊博,才思敏捷,爱开玩笑, 尤喜用人的姓名起个绰号开玩笑并借绰号引经据典、说古道今,既活跃气氛,又印象颇深。 1957年,毛泽东在上海约见赵超构, 当时风云突变急转直下的形势让父亲心情一直坐立不安。可一见面,毛泽东却当着众人的面风趣地招呼道:“宋高宗的哥哥来了! ”屋里的人听了都笑了起来,父亲原先绷紧的神经也顿时松弛下来。 大阿哥解释说,诙谐幽默的毛泽东戏称他为“宋高宗的哥哥”,实际上是当年在重庆约见赵超构时“翻版”,也是为身处惶恐环境下的赵超构解围。毛泽东贴切又诙谐的称呼,让在座者心领神会,这个“绰号”也很快在单位和熟识的左邻右舍中传开了。
因为在报刊上写过一些赵超构生前的文章, 也看过不少他和毛泽东的奇闻趣事,我这次探访大阿哥,请教他“毛主席在上海,要到新民晚报社约见赵超构”的事是否确有其事。 因为关于此事的版本有几种, 不知真伪如何。 大阿哥解释道:1957年4月某日,当时市委通知新民晚报社,毛主席要到报社探望赵超构,因为其时报纸截稿,大样已签发,父亲独自一人到北新泾去溜达拍照采风去了。 平时下午有闲他喜欢和同事到城隍庙九曲桥茶楼喝茶聊天, 却不料这天鬼使神差的他单骑赴北新泾,报社遍寻不得,限于当时的通讯条件,通知未及,这次珍贵的约见遗憾地被取消了。 大阿哥回忆说,事后父亲获悉后非常地懊恼, 否则在延续“西湖夜话”后又增添一段“圆明园路”的故事那该多好。
赵超构和领袖的交往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