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瑟的北风吹在脸上,凉的,也吹落无数枯老的黄叶。池塘里的荷花已凋零, 夏日里那满池叠翠也无影无踪, 仅剩下苍黄的荷叶垂挂在干枯的枝头, 有些掉落的叶子漂浮在水面上, 有的已沉入水底。 池塘边,深褐色的莲蓬一个挨一个。
池塘凋零的景象,我想起了一幅国画。这幅画画的是深秋的残荷,水面上只剩下孤零零灰暗的荷杆。 我觉得看上去有些单调,有些苍凉,秋天的肃杀之气被定格在小小的池塘里。
画残荷境界最高的是八大山人。朱耷画的《残荷》,又古又怪,却是花鸟画的极品。读朱耷身世背景, 知道他是明朝的皇室贵胄, 国破后沦为布衣草根而不再被奉承,不再被喝彩,伴其左右尽是冷漠的白眼、 肆意的嘲讽。这样饱经世态炎凉,让他找到了真我,他的作品也“穷而后工”,得到升华。 残败的枯枝在悄无声息地回归本色,当生命不再有亮丽的锦衣, 依然以不屈的傲骨挺立, 在历经沧桑的磨砺中凝作一本深沉的书卷,等待有缘的人来读来悟,不是让后人来临来摹。 临摹《残荷》的人,虽在学画,临摹得再逼真,不解画的真谛,如何悟得出劲风秋雨中傲立不倒的铮铮铁骨, 严寒冰雪中昂首不屈的高风亮节。
站在池塘边, 六月的繁华已无踪迹, 脱俗的残荷尽收眼底。静静深思中,让我悟出了有别于荷花盛开的更加深邃的韵致, 残荷的枯败里蕴藏着独特的神韵和风骨。 一片破败的残叶,一支孤单的荷杆,有了一种花红叶绿时所没有的禅意。
我心里变得宁静透亮起来,一切是那么的淡然而从容,豁达且自信。 一花一世界,一莲一人生,曾有花开时节,曾有绿荷擎天。步入花甲之年的我,花已谢,叶已落,回首走过的路,有成功的喜悦,有挫折的苦恼……
仿佛残荷般让生命回归本色,将生活中曾经发生的恩怨、对错与爱憎,看成过眼云烟,活得云淡风轻, 留有那份坚持和清醒,仿佛那一茎荷杆。
荷尽已无擎雨盖, 花谢犹有傲霜枝。这是一种超越,也是一种境界。那小小的池塘,凋谢的是荷的外形, 永恒的是荷香莲魂……
残荷之美
